种子是治沙的起点,也是大规模治沙的根基。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一排排“图钉”成行排列,在沙地上若隐若现。这是蒙草科研人员正在应用种子绳为沙漠固沙锁边。



小小的种子绳,配方可不简单。混合种子包、微生物菌肥、保水剂等编织进可降解的纸绳里,利用人工智能作业平台搭载种子绳播种机器人作业,满足大规模、可持续、精准防沙治沙的需求。

种子也有“朋友圈”

种子绳里的种子既有一年生的禾本科负责扎根沃土,也有多年生的豆科让绿色更长久。不同的种子如何搭配?依据什么标准?使用什么技术?


复配各类草种的种子绳

以科尔沁沙地治理为例,针对榆树疏林沙地典型草原区,可按照1:3:6的比例混合不同植物种子,灌木可选择小叶锦鸡儿等,草本植物可使用羊草、冰草、偃麦草等,搭配3种以上乡土植物,采用补播+施肥+流沙地段铺设沙障等技术措施;针对具灌木、蒿类的沙地典型草原区,混合小叶锦鸡儿、杨柴、华北驼绒藜等灌木、草本,采用补播+施肥+流沙地段铺设机械、生物沙障等技术措施。


智能种子立体库

蒙草科研人员根据“标准”给出的治沙用种规范,从储存3000吨各类种子的智能立体库中,因地制宜筛选抗逆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优质草种应用于沙地治理。


华北驼绒藜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效果良好

例如,选用的巴尔虎羊草经过长期栽培、选育,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是目前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最有效的草种;三河偃麦草耐寒抗旱、叶量大、植株繁茂,成为沙地治理首选品种;华北驼绒藜更抗旱、耐寒、耐土壤瘠薄,是生产生态兼用型多抗优质牧草;蒙农1号蒙古冰草抗寒、耐旱性强,绿期长、适口性好,可用于优质草种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

蒙草科研人员培育的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有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主力军”。

专利菌株来帮忙

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种子成活困难。蒙草科研团队研发出10余种以根瘤菌、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丛植菌为主的菌肥配方,申请了3项以微生物菌种作为种子包衣材料的专利,创新集成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包衣剂添加进种子绳,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实现提高出苗率20%,提升地上生物量14%。


科研人员进行微生物菌群观测

蒙草科研团队还把培育出来的根瘤菌专利菌株,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为选育适应沙地环境的植物品种提供材料。

“微型水库”助苗生长

种子绳里的保水剂富含高分子保水微颗粒,吸水倍数达300-500倍,是植物种植的“微型水库”,可为种子苗期营造适宜水分环境。


种子绳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试效果良好

在种子成苗关键时期,保水剂能够有效地储存和释放水分,助力幼苗生长,提高沙性土壤、干旱贫瘠土壤种子成活率15%~20%,节水90%;当植物成苗后,保水剂可缓冲温度、湿度变化带来的环境波动,与肥料协同缓慢释放养分,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

“智慧大脑”提质增效

针对沙漠化区域广阔且环境恶劣,传统人工铺设种子绳效率低等难题,蒙草科研团队融合农业领域的智能化、机械化设备,利用现代科技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感知体系、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AI辅助算法的帮助下,研发人工智能生态修复作业平台,搭载蒙草自研的种子绳播种机器人绳铺设作业,实现种子等间距精量播种,可节省60%种子用量。


人工智能作业平台搭载种子绳播种机器人

人工智能作业平台应用分布式独立驱动控制技术、多传感器融合的视觉语义slam定位方法、全覆盖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算法、实时控制的SWEET OS系统等组成“智慧大脑”。


人工智能作业平台可根据操作指令自动作业

作业人员根据现场立地条件和治沙技术规范,在手机端输入铺设指令,悬挂式种子绳播种机即自动规划铺设作业工作路径,进行开工、布绳、覆土、镇压、养护一体化作业,有效避免种子漂移、虫噬,降低人工操作成本,亩均成本仅为传统农机的1/10。

目前,种子绳产品已获得《一种种子绳生物沙障》《一种种子绳生物沙障生产装置》《一种十字形种子绳生物沙障生产设备》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蒙草科研团队瞄准防沙治沙未来技术趋势,创新覆盖治沙新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驱动产品迭代升级,助力科学可持续地防沙治沙。

编辑:王丽娜

审核:金晓晗

来源:蒙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