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今年7周岁半了,上小学一年级,他特爱做手工,他妈给他买了一本折纸书,他几乎都能看懂,照着上面的介绍,认真细心地折叠出一个又一个作品。
这不玩大了,不只满足自娱自乐,还要教会我们怎么叠。
昨天是周日,孙子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要给我们上课,讲解笔筒的制作,一本正经教我们四个大人折纸。
也不知他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筹备了,在他的咳斥下,我们4人乖乖坐好倾听,认真学习。
先给我们发20厘米X20厘米的正方形纸各6张,5厘米×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6张,5厘米边长六边形硬纸1张。
这5厘米边长六边形硬纸剪得像狗啃了似的,参差不齐,可见他在下面不知费了多少工。
然后开讲,一边讲,一边折叠,有了前面几次的讲课经验,这一次讲得很细心,很周到,我一遍就跟着学会了,以前,每次都是我学不会,落后,还得专门指导,这一次,受到孙子的表扬:“今天,爷爷叠得又快又好!”。
学会折叠第一个后,后面的5个,孙子改变了方法,让我们四人来一次大比拼,看谁叠得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后,我们又说又笑,不断调侃,笑声不断,其乐融融,谁也不甘落后。
要说叠得最好的,当属儿媳了,她在4个人中最年轻,心灵手巧,很快就高质量完成了。
第三步,就是“老师”给评比打分了,我叠的最差,粗糙,给打了60分,儿媳叠得最好,却没给满分,儿媳不服气了,专逗孩子玩。向“老师”质问:“凭什么不给我打满分?我哪里做得不好了?”
孙子不慌不忙地说:“你看里面的浆糊,放得太多了,软得不成样子了!”“到下午不就干了吗?”“那也不行!”
小家伙挺铁面无私的。
到了他爸爸那儿,又不讲原则了,看了半天,给打了80分。
其实,他爸叠得也不咋地,但是,小孩子还是有偏心的。
我故意抱不平,小家伙灵机一动,点评他爸的优点了,把爷爷的缺点无限放大。
这时候,我收起了笑容,给孙子的这节课做起了点评:整堂课上得很好,最后的评价存有私心。另外,在给别人评价时,要婉转一点儿,多点表扬,少点批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即闪光点,不要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这时候,孙子又当开我的学生了。(8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