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持续在“强管理、深学习、重示范”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将资金、信息、技术带回来,把产品、人力带出去的“双带”示范作用,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才”、流而有“戒”、流而有“为”,成为促进赫章发展的“流动资源”,真正实现流动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双向奔赴”。
加强全面摸排,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建立全县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外出地点、从事职业等情况,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双找”活动,每周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采取向流入地党委组织部门发函的方式强化管理跟踪,始终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建好问题反馈机制,精准建立问题台账,确保流动党员合理诉求在政策范围内得到有效解决。建立流动党员“1+N”结对机制,明确每名党员最多结对联系5名流动党员,安排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全覆盖结对联系,确保对流动党员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到位。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经常性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重大事项研究情况,及时征求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各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浓厚情感,让流动党员在外也能感受到组织就是家、家就是组织的温暖。
流而有家。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才”。用好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等平台载体,积极搭建线上教育“云”阵地,打造“指尖上的课堂、流动中的阵地”,及时推送相关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在工作之余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校培训、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集中教育培训,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思想不掉链。通过定期推送学习资料,为流动党员“补钙壮骨、充电蓄能”,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不定期谈心谈话、推荐就业岗位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帮扶,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机会,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资源的流动党员返乡大展身手,成为促进赫章发展的智囊团和生力军。
流而有才。
加强纪律约束,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戒”。通过组织广大流动党员学习党纪党规、警示教育案例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纪律约束和监督管理,让党员在流动中时刻知责、晰责、尽责,确保日常联系不断线、作用发挥不短路、言行举止不越界。督促流动党员严格落实责任,在外出前主动接受行前教育,外出期间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告参学情况,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增强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时刻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管身处各行业各领域,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和表率。
流而有戒。
加强平台建设,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为”。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重点,定期开展“情系家乡・流动党员在行动”主题活动,常态化为流动党员搭建建言献策、发光发热、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让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的“双向奔赴”更加具象化。
流而有为。
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党员管理责任清单,推动流动党员实现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管理,鼓励流动党员争当推动家乡发展的“领头雁”,为家乡发展代言、献计、出力。鼓励流动党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外创业有成的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让流动党员“双带”作用发挥最大效能。注重选树培育流动党员典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让流动党员积极传播赫章好声音、讲好赫章故事、助力赫章发展,为流动党员变“流动资源”营造更加良好氛围。(图/文 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