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永修(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提出将职业本科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的建议,引发热议。这让小编不得不想到一所特殊的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资源环境类职业本科院校,该校学生们早已带着“技能+学历”的双重优势,在就业市场上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当智联招聘《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普通高校毕业生仅48%获得offer时,兰资环的就业质量报告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9.12%,地质与珠宝学院连续六年实现100%就业,智慧气象技术专业的23名学生进入国家气象局拟聘名单,甚至在中国气象学会公布的首批会士名单当中也有资大校友的身影!



这些数据背后,是学校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咬合——据悉,该校与全国多家五百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就业创业等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从矿产勘探到环保科技,从气象监测到珠宝鉴定,资大的专业设置精准踩中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脉搏”。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其毕业生不仅连续三年就业率100%,更成为中交集团、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等单位的技术骨干,参与过兰张铁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等重大项目。



这种精准打击的底气,源于一套“非对称竞争”的策略。当传统高校还在纠结“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时,资大的课堂早已与企业生产线无缝衔接,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同步更新,200多个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研发的矿山安全监测系统,;智慧气象技术专业的学生大二起就在国家气象局实习,毕业时已能独立完成气象数据分析。这种“毕业即上岗”的能力,为企业精准定制了人才,让企业省去至少三个月的培训成本。



资大的学生不仅能做好“螺丝钉”,在创新创业领域也是优秀的很突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生团队凭借“矿井防爆手环”“黄芪种植智能小车”等项目横扫31个奖项,其中“杏子全产业链管理系统”已被陇南市农业合作社采用,预计每年为果农增收800万元。学校与中交集团共建的“智慧交通创新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套适用于高原冻土层的公路监测系统,目前已在青藏公路试点应用。



这种培养方式带来的不仅是高就业率,还有肉眼可见的职业成长性。据悉,资大毕业生五年后薪资涨幅将近65%,部分技术岗位如测绘工程师月薪突破1.2万元。更重要的是,8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35%留在兰州本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当“就业难”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们早已穿上工装,带着技术图纸和数据模型走进车间、矿山、气象站。这所学校的崛起,不仅打破了“职业”与“本科”的二元对立,更证明了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技能与学历的化学反应能释放出怎样的能量。或许正如杨永修代表所说:“未来的‘双一流’,不该只有论文和实验室,还要有车间里的技术革新与大地上的产业脉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