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但大家一定都见过她曾演过的一个角色——86版《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

除了扮演过这个经典角色外,左大玢的人生中还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她与毛主席之间曾有过一段非常深刻的“忘年交”友谊。



两人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当初在谈到她的名字时,她曾当面指出毛主席念错了她的名字。

而毛主席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问问你爸爸!”

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他们又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对主席的钦佩

左大玢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3年。可以说,她是伴随着日军的炮火声长大的。

她的母亲郑福秋是当地有名的湘剧戏曲演员。

虽说她的母亲凭借着过硬的唱功,能在乱世中将她拉扯长大,但在那个旧时代,这个职业始终是被上层阶级瞧不起的。



也正因此,左大玢在成长过程中受过不少冷眼和嘲讽。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百姓解放了思想,这些戏剧演员才终于受到他人的尊重,也终于能光明正大地行走于世间了。



深切地体会过旧社会黑暗的郑福秋,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她便教育女儿,一定要爱戴毛主席,热爱自己的祖国。

左大玢铭记于心。除了在思想上受母亲教诲外,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她也选择了从小一直熟悉的戏曲工作。



在得知毛主席也是湖南人时,左大玢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湘剧发扬光大,为主席争光。

只是此时的她没想到,自己的梦想后来不仅实现了,而且她竟然还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1954年,左大玢凭借着出色的唱功进入了湘剧团演员训练班学习。由于表演成绩出色,她毕业后便直接被分配到了湘剧院当演员。

巧的是,当时我国著名的戏曲作家田汉正好回湖南老家,受邀到湘剧院观看演出。

左大玢等一众小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



不久后,田汉便决定带着他们前往北京汇报演出。得知这次能见到毛主席,左大玢好几天都没睡着觉。

但可惜的是,在临近演出的那几天,上面突然发来通知,因为时间原因,左大玢几个演员的节目被撤掉了。

左大玢有些失望,不过一想到能亲眼见到毛主席她便又释然了。



等到了演出当天,她们几个小演员便悄悄躲在帷幕后面,偷偷看着在台下观看的毛主席。

等演出结束,毛主席离开后,小演员们便一涌而出,争着抢着要坐主席坐过的座位。



有了这次经历后,她平时训练更加勤奋起来。她想着将来有一天,一定要亲自给毛主席出演家乡的节目。

没过多久,这个机会便到来了。



与主席成为朋友

1959年,此时的左大玢已经成为湘剧界有名的小演员。她长得美丽端庄,唱起戏来声音也极其嘹亮,所以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

有一天,正在训练的她突然收到通知,让她到湖南省交际处演《生死牌》,并扮演主角王玉环一角。



她心生疑惑,像这样紧急的通知实在少见,她预感是要给哪位重要领导演出。

果不其然,等她到了地方才知道,自己是要给毛主席演戏!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开始担心自己要是忘词了,演砸了可怎么办?



不过一想到毛主席那慈眉善目的面庞,她又慢慢镇定下来。她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好好表演,不能让主席失望。

就这样,左大玢与队友们默契配合,以最好的状态将这出戏剧演完了。

等到她上台谢幕见到毛主席边鼓掌边露出欣慰的笑容时,她瞬间松了口气。



节目结束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这些演员。主席挨个和他们握手,并对他们的演出表示了感谢:“演员同志们辛苦了!”

等走到左大玢面前时,毛主席握着她的手问道,她是哪里人、叫什么。



等左大玢紧张地回答完后,主席又笑着夸奖道,她唱得很不错,要好好学戏,将来唱人民的戏,为人民服务。

得知她师从湘剧名角彭俐侬时,毛主席又给予了她深深的寄托:“老艺人要带好徒弟,老戏也要出新,要将湘剧发扬光大!”



左大玢将主席的每句话都深深记在了心中。

此后,主席每次考察都会特意来湘剧院坐一坐,听一听左大玢的戏。时间充足的话,主席还会找她谈话,看看她有没有进步。



左大玢跟着表演团去北京演出时,毛主席有时也会留在她在家里吃饭,将她当作女儿一样关爱。若是看她瘦了,主席也会嘱咐她要多注意身体。

一来二去,毛主席与这位小老乡便成为了忘年交。

后来到湖南考察时,主席在工作之余举行舞会时,还会邀请左大玢跳舞。



有时候见主席工作太累了,左大玢便会拉着主席坐下,陪他聊天,听主席的教诲。

一开始面对主席时,左大玢还有些紧张。



但随着对主席了解得越来越多,左大玢便知道了,主席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对她们这些工作人员也从不发脾气。

久而久之她的胆子便大了起来。



“主席,您念错了”

在1959年,有一天,主席和她谈论起她的名字,问她为什么姓“左”。左大玢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说:“因为我爸爸姓左,我也就姓左了。”

主席又问道,那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在这里,主席将“玢”念成了“fen”的读音。



左大玢因为和主席很熟了,所以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她当即就说道:“主席你念错了,这个字念‘bin’,不是念‘fen’!”

毛主席听后不仅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道:“娃娃,你回去问问你爸爸,这个字是多音字,是不是也能念‘fen’呢?”



后来左大玢回去后查了字典,这才发现这个字真的是多音字。

原本这个字是个生僻字,很多人念错也不奇怪,但即使知道怎么念的人也不会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没想到主席居然会知道。

她不禁感叹,毛主席真是学识渊博!



毛主席和她相处时除了喜欢听她唱戏外,也总是会教育她,平时不能只搞文艺,更要加强文化学习和修养。

同时他也总会问,她们去不去乡下演出、到了农村在哪里演。



她便回道,她们经常去村里演出,有时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大多时候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有时候因为麦茬太高,她们演着演着就会被绊倒。

毛主席被这话逗得笑了起来。随后他又嘱咐说,要多和群众交流,要多唱一些革命戏曲。

这些话,左大玢也一直记在心里。



但随着毛主席的年龄越来越高,两人见面的次数开始慢慢减少。得知主席生了病后,左大玢一直非常担心。

时隔多时,毛主席再次来到长沙,她又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当时她正好见到主席在抽烟,当即将他抽剩的半截烟掐灭了,然后劝道:“主席,为了您的健康,以后请少抽些烟吧。”

此后,左大玢便将这半截烟珍藏了起来。在那时不能合影,这半截烟头便成为了她与主席友谊的“纪念品”。



后来,左大玢能顺利出演《西游记》,也有主席的缘故。

当年主席卧病在床,十分想念家乡的湘剧,于是中央便组织湘剧演员排演了一批传统戏剧,拍成录像送到了北京。

到了1976 年,著名女导演杨洁来湖南拍戏时,正好就看到了这些录像的几个片段。



当她见到左大玢扮演的“观音”形神兼具时,便对她许诺,若是将来有机会拍“观音”的戏,一定找她去演。

那时左大玢只将这当成了客气话,并未放在心上。



没想到六年后,杨洁的电话果然打来了,邀请她去出演《西游记》。就这样,左大玢塑造了一个惊艳全国的经典荧幕形象。

后来退休后,左大玢便一直致力于培养湘剧后备人才。她一直谨记着主席的教诲,用心传承着这份国家的文化瑰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