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瘦马啸啸听风闻雨2025年03月31日 10:03河南

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媒体报道称,特朗普表示,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地位的可信度时”,他感到“生气和愤怒”。据报道,特朗普称,如果他认为俄罗斯在阻止他结束战争的努力,他“将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关税——如果没有停火,这些关税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开始征收”。



虽然泽连斯基曾是职业演员,但现实中,特朗谱最会表演。

普京此前提出在联合国监督下建立乌克兰临时管理机构以推动选举,本质上是对泽连斯基政权合法性的否定,直接冲击了美国支持的乌克兰现政府权威。特朗普的“怒火”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通过塑造对俄强硬形象,转移国内对其外交政策摇摆的批评,同时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正如他所言,“如果他(普京)做正确的事,愤怒很快就会消散”,可见“愤怒”不过是谈判桌上的虚张声势。

所谓“二级关税”,本质上是一种“次级制裁”的变种,旨在通过威胁第三国企业(如欧洲能源公司)切断与俄石油贸易,达到孤立俄罗斯的目的。

但这一政策存在致命矛盾:欧洲多国依赖俄罗斯能源,若强行切断供应链,将推高全球油价,加剧美国通胀压力,甚至引发盟友反噬。

特朗普曾对委内瑞拉实施类似关税威胁,但收效甚微;且当前美国页岩油产能已达瓶颈,难以填补市场缺口。

俄美近期重启稀土合作谈判,经济制裁与经济合作并行,暴露其政策逻辑的混乱。

特朗普将关税威胁与停火协议挂钩,表面上是为了“结束战争”,实则将乌克兰问题简化为美俄交易筹码。他一方面声称“与普京关系很好”,另一方面又挥舞关税大棒,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本质上是将乌克兰主权置于大国博弈的砧板上。

更讽刺的是,美国促成俄乌暂停攻击能源设施的协议,却因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袭击俄境内目标而濒临破裂,暴露出美国对局势的实际控制力远低于其宣称的水平。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延续了“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逻辑,试图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特朗普选择以经济胁迫代替外交对话,这不仅削弱联合国权威,更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加剧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

归根结底,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戏剧:用“愤怒”掩盖战略焦虑,用“制裁”掩饰外交无力,用“强硬”粉饰利益交易。这种做法既无法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深层矛盾,也可能将美国拖入更深的战略泥潭。

特朗普此次威胁对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关税”,表面上是对普京批评泽连斯基的“愤怒回应”,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背后暗含多重战略意图与矛盾。

这一举措既暴露了其外交策略的短视与投机性,也折射出美俄关系的脆弱性与乌克兰危机的复杂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