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求真知,以研学促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梧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梧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岑溪市岑溪中学创新教育形式,将“行走的思政课”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深度融合。3月22日,2023级高二年级师生走进梧州华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主题研学活动,让课本知识在真实工业场景中“活”起来。

启程:带着问题出发

清晨7:30,由陈君智副校长带队,林坤、韦舒云、黎婷婷等教师与高二学子们齐聚校园。出发仪式上,陈副校长特别强调:“这次研学不仅是知识探索,更要思考科技发展背后的社会责任。”简短有力的动员,为活动注入了思政教育的灵魂。





第一课:安全与责任

抵达企业后,公司党总支部副书记黄德升热情欢迎师生,并详细介绍企业发展历程。通过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专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

✓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升级

✓ 环保企业如何践行绿色发展

✓ 当代青年应具备怎样的责任担当







安全主管陈敏的岗前培训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防护装备穿戴到应急处理流程,严谨的专业规范让同学们体会到:安全生产不仅是制度要求,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实践课堂:当化学遇见现实

1. 污水处理站:化学的净化魔法

聂荣昌工程师现场讲解了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工艺。“原来课本上的方程式真的能净化污水!”同学们通过pH试纸检测污水酸碱性、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完美对接。









2. 中心化验室:仪器的科学语言



在林家源、梁湘湘工程师指导下,同学们操作电子天平、观摩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电子天平检测精确度达到百万分之一!”“几秒钟就可以检测出铅块各种成分的含量!”精密仪器展现的科技力量,点燃了大家的科研热情。







3. 铅电解车间:化学反应的力量

面对巨大的电解槽,廖勇业工程师揭秘了“粗铅变纯铅”的全过程。有同学惊呼:“ 这和教材上的铜电解精炼原理相通!”电解精炼过程中产生的阳极泥富含贵金属及稀有元素,这类资源是支撑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领域的关键原材料,被列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育人成效:一次研学,多重收获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将课本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

✓科学思维培养:通过观察—提问—验证完成完整探究过程

✓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深刻理解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正如陈君智副校长总结:“这次活动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课堂边界、突破学科壁垒、突破成长维度。”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本次研学活动,学校精心组织策划,家庭全力支持配合,企业热情助力参与,充分彰显了“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强大合力。未来,岑溪中学将继续拓展实践教育路径,全方位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让更多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成长,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