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大超 上海林克司乡村俱乐部前总经理,从业17年,美国持证俱乐部管理人(CCM),Golf Digest中国百佳球场评选评委。
高尔夫慢打其实由来已久,被视为最早成文规则的1774年爱丁堡绅士高尔夫球协会13条规则中,尽管没有直接涉及打球速度的约定,但仔细理解,不难发现其精神和对待打球速度息息相关的,比如第1和第7条的规定就隐含了对节奏的要求(快速开球、及时认输)。这13条至今仍是高尔夫规则的核心,历经200多年演进最后被浓缩并量化写入现代规则。因为慢打不符合运动精神及其推广需要,还影响到商业利益的体现。
最近比赛中球员的慢打引来各方瞩目。一些主流媒体都给出了批评意见,Golf Digest评论员指出,运动员应树立榜样避免因个人原因加剧慢打,比如多次调整站位,过度分析风向等,由此影响观众体验并降低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美巡赛2022年观众调研报告指出,85%的观众认为比赛节奏影响观赛体验;《Golf Monthly》2023年8月刊载的剑桥大学研究显示,慢打(多于4小时40分)导致18~35岁观众社交媒体讨论量下降31%。
与此同时,近些年球场接待量明显增长,有限的打球时间受到挤压,俱乐部治理慢打开始变得不含糊。有巡场满场翻飞掐表催促的、有借助短信微信反复提醒并警告的,还有带GPS屏幕球车上不时跳出警示的,不一而足。据统计,国外俱乐部会员投诉最多的当属慢打,达85%。中国虽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我的经验是没那么严重。效果如何?有的客户体验反而差了。一个百佳球场的会员朋友说他准备卖掉会籍。原因是自己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抓慢打惹怒了。他说自己在没有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被催促,乱了节奏;特别是带客人时被催,感到极没面子。虽然有些夸张,但巡场时常出现总让人有些不自在,至少松弛感消失了,也是事实。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打球能力可以决定时间。 美巡赛显示,职业球员四人组平均耗时4小时15分钟,个人练习轮可压缩至3小时40分钟左右。老虎·伍兹在赛前独自练习时,曾创下3小时12分钟完成奥古斯塔球场的纪录。美高协2022年的调研显示,差点15~25间四人组平均耗时5小时08分钟,其中找球占时23%,而职业球员此项仅占6%。
此外,打球耗时与球场占地大小及设计特点相关。美国高尔夫协会的研究显示,球道宽度每减少5码,找球时间平均增加47秒;果岭坡度每增加1度,推杆决策时间延长22秒。有意思的是,在国内,差不多所有球场的标准打球时间都设定在4小时20分左右,估计是图简单省事了。此外,耗时还与个人性格和球场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我曾经和一些磨叽的朋友打过球,他们有的每次试挥超过五六次,果岭看坡度基本上要看八个方向甚至更多,节奏拖沓是肯定的。去不熟悉的球场打球,解读球道图可以避免慢打,却少人有此习惯,即便是买了的,大多数也是出于收藏需要;打球策略问球童可以事半功倍,可大家似乎更关心让其报码距找遗失球。赌球,以及让没有达到要求的初学者下场打球,尽管是少数,但带来的影响却不小。不过这是中国特色了。
球场的打球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慢打,一方面会影响球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会带来其他人的体验感下降。如何治理,考验的是管理理念。首先,各球场需要合理确定一个标准打球时间,由此才可以甄别快与慢。随着AI技术的进步,分析和获得每个人的打球耗时并不难,如此针对性地制定开球间隔和打球时间,执行就容易被接受。其次是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既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差异化对待。纵观英美日等运动发达地区俱乐部的经验,大都遵循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恰巧与中国传统哲理契合。比如有的球场对保持标准节奏完成球局者奖励积分,用以兑换商品折扣或者优先订场权,这经验来自美国TPC斯科茨戴尔球场;红黄蓝牌规则则来自英国伦敦温特沃斯俱乐部,根据落后标准时间的程度,由巡场出示不同级别的警示牌,能有效改善慢打,据说该机制下投诉减少了62%;必要的专门训练,对减少打球耗时作用可能超出预期,综合国外相关的研究,一组差点系数20的球员能将18洞打球时间控制在4小时40分钟以内,如果使用电瓶车代步则可再减1小时左右。
俱乐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以及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来。慢打总会存在,完全消除并不可能。但在制定了科学的标准后,辅以合适的管理手段,终会得到缓和解决。对于慢打花费过多的精力往往会适得其反,严重了还会使管理陷入内卷,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客户满意度才是得不偿失。
记得有次在美国克奥林纳球场打球,我对一辆印有Golfer's Assistant(高尔夫助理)的球车好奇,一聊才知道实际是巡场车。“我们知道大家不喜欢被催促。”驾车的绅士做着鬼脸说。方式方法其实很重要。我记起奥古斯塔传奇总监马什·本茨的一句话:“我们对待草叶生长的严谨,最终是为了让球员感受不到时间的压迫。”转念想,对待慢打,不也一样吗?
本文选自《高尔夫大师》4月刊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杂志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