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

从“China Travel”爆火,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掀起全民观影热潮……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空前高涨,文化主体性充分高扬,文化创造十分活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在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中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青年正以理性平和、自信自强、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心态和文化自信拥抱世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如何看待当代中国青年心态的这一重要变化?一起关注。



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开放包容心态是指一个国家及其人民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中展现出的积极、开放、包容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包容、对文化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是凝聚和引领人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国青年而言,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在国际交往中具备理性平和、自信自强、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

理性平和看待世界。在全面开放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以及全球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青年在面对多样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时,有着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他们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跟风,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是非,平和对待差异。近年来,“汉服热”“国潮热”“文博热”“非遗热”现象纷呈,同时也有“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冒头。越来越多中国青年面对热点事件时能够理性看待,他们通过查阅专业资料、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真相,辨别和抵制利用热点事件传播西方不良思潮的行为,借助新媒体平台冷静表达观点,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客观的方向发展,避免陷入情绪化的纷争;同时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内涵和发展脉络,在各种场合积极展示、宣传中华文化,传递中华文化独特价值。中国青年以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自信自强面向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国际赛事和科技前沿成为展示国家实力与青年风采的重要舞台。中国青年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迅速崛起,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风采。中国青年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表现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例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郑钦文勇夺金牌,填补了中国奥运网球项目的金牌空白,证明了在国外早已商业化成熟、国内尚在发展的网球领域,中国有能力培养出世界级顶尖运动员,实现在非绝对强项领域的突破。更令人动容的是,郑钦文在赛后采访表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这份家国情怀是全面开放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缩影,显示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与此同时,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中国青年挺膺担当,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攻克难题,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持续产出创新成果并快速转化应用,为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屡建新功。中国青年在国际赛事和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不仅是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展现,更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预示。

开放包容拥抱世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青年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在国际旅游、社交媒体、国际事务等领域,扮演着连接世界的桥梁角色,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向全球展示真实、多元、立体的中国形象。面对免签政策红利推动下来到中国的众多外国游客,中国青年主动担任“民间外交官”,用流利的外语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耐心引导外国游客体验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和移动支付,给外国游客留下热情友好和充满现代活力的中国印象。2025年初,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掀起“中美网友大对账”热潮,从教育、医疗到工资、房价,中外网友们进行了一场打破信息壁垒的坦诚交流。中国青年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向全球网友展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开放性,同时也乐于倾听他国文化的不同声音。另外,在国际舞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在联合国青年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会议等多边机制框架下,中国青年代表围绕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健康治理等议题贡献才智。中国青年所展现出的开放包容的交流姿态,以及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守正创新引领世界。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青年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从火爆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到屡破电影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青年擅长也乐于将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与当代审美及价值观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场绚烂的文化盛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青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这些守正创新的游戏、动画作品,具备独特的文化叙事和创新的审美呈现,融合了青年的自我表达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使得全球受众产生跨越文化的情感共鸣,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产业和优秀作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登顶全球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不少海外观众也因此“刷新”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青年的已有认知。这意味着拥有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中国青年不仅能让中华文化自信地立足于本土,也能使其以创新方式走向世界,在全球文化语境中赢得广泛认同。


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底气何在?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畅享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思想引领筑牢精神根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教育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青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科学思想指引我们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在掌握历史主动中创造伟大成就。全面开放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思想素养、身体素质、精神品格、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磨砺中增长智慧才干,在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国际交往和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定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

伟大变革铸就坚实底气。中国青年的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份从容和自信,源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经过锲而不舍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一系列生动事例和客观数据让青年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成就;源于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持续作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长期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巨大正能量;更源于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航天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壮志豪情。可以说,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系列英勇顽强的伟大奋斗和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青年形成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极大增强了中国青年的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了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西对比增强“四个自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重新分布,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治西乱”“东升西降”的鲜明对比,极大影响了中国青年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在社会层面,一些西方国家内部矛盾频发,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种族矛盾不断激化,导致社会撕裂严重,抗议、罢工等活动此起彼伏;在政治层面,一些西方国家政党纷争不断,政治极化现象加剧,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公信力下降。反观中国,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保持着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在应对抢险救灾等重大挑战时,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国家制度保障人民利益的强大力量,进而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国家保障托举青年发展。中国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养成与提升,离不开国家的保驾护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开放时代的中国青年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和更加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中国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使中国青年享有更加均等的教育机会,提升了青年的知识素养和文化涵养,拓宽了青年认识世界的视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使青年拥有更加丰富多元的职业选择,强化了青年的独立自主心态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热情;日益完善的法治、政策和社会保障,让青年有更强大的底气去迎接未来和融入世界。这些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多的人生机会以及全面的保障支持,不仅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也为他们树立开放包容心态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何涵养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

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实践中,从“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对比中,中国青年的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益愈增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面开放时代和新形势下,我们可能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对中国青年的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不良文化思潮冲击,中国青年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中国青年也不能盲目自信、骄傲自大、固步自封。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正面舆论引导青年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国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抵御不良文化思潮,强化青年正确价值观培塑。在全面开放时代,全球信息流通加速,互联网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上信息包罗万象,其中不乏西方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渗透,影响中国青年的价值判断。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影响,对自身文化产生误解和偏见,进而动摇文化自信心。引导青年在文化交流交锋中坚定文化立场,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的理论阐释和价值引导,帮助青年澄清模糊认知、消除错误思潮的影响,增强理论自觉与价值认同。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他们在对外交流中遇到的理论困惑和现实疑问,深入研究、精准阐释、映照现实,以深入的学理分析和生动的现实案例讲清中西价值观的根本差异,揭示不良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让青年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从而做到既能自信表达,也能理性辨析,在开放环境中坚定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

防范极端思潮,引导青年理性表达爱国情怀。中国青年向来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份情感不仅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积极力量,也是他们坚定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极端民族主义可能趁此利用青年爱国热情,煽动“盲目的国家优越感与破坏性的排外情绪”。这种倾向不仅不利于中国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提升,还可能在国际社会引起负面连锁反应,激化国与国之间的民众对立情绪,不利于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建强舆论主阵地,抢占舆论制高点,以主流思想舆论引导中国青年爱国情绪的理性表达,是提升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我们要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以主流思想、正面声音引导中国青年,积极宣传青年在对外交流中表达爱国主义的正确方式和生动案例。同时,把握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监管和治理网络空间中极端民族主义活跃的平台和乱象,不断提高治网水平,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青年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提升的最大增量。

拓宽国际交流平台,赋能青年自我实现。开放包容心态与文化自信不仅是思想上的认同和坚定,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和优化。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多参与展示中华文化风采的机会,但交流以浅层次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体验为主,与外国青年就价值观、发展理念、文化自信等话题的深度交流相对不多。同时,现有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国青年提供深度参国际事务的机会也相对有限。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跨国项目、多边协作平台,拓宽青年交流合作维度。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为纽带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引导中外青年友好交往,深化中外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友谊。还可以进一步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民间友好团体、非政府组织在所驻国的作用,开展常态化演出、旅游推介、主题研讨等交流活动,推荐更多青年到国际组织和国际智库等机构实习任职,为中国青年自信展示风采搭建舞台、拓宽渠道。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国家治理 》杂志2025年第5期
原标题 | 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开放包容心态和文化自信

作者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水静

新媒体编辑 | 常嫦

原文责编 | 周素丽

欢迎关注人民论坛网视频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