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定的一位非遗榫卯爱好者周文祥雕琢出了一件令人惊叹的大型榫卯窗棂工艺品。这件耗时300小时,名为《春来了》的作品,宛如一个微缩的春日世界,将土地、鲜花与4只灵动的蝴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小嘉在位于民丰路的木知木觉工作室见到了这幅《春来了》,远远望去,它仿若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然而,当人们走近,才惊觉这幅“画卷”背后隐藏着令人咋舌的工艺细节:这件尺寸为1.4米×2.1米的工艺品,竟是由27000多个榫卯零件精心组合而成。


更令人惊叹的是,窗棂图案上丰富多样的色彩并非来自颜料的涂抹,而是源于桑木、桧木、青金丝楠、绿金丝楠等多种不同木料本身的色泽。周文祥运用三材交叉榫、卡子榫和直材相交榫等榫卯工艺,结合几何三角的原理,将这些木料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图案。仅一只蝴蝶就用到了4000多个零件,所有木片首尾相连可达1000米。


“榫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的灵魂技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我想用这件作品,展现榫卯工艺的无限可能,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魅力!”周文祥出生于木工之家,对这项非遗技艺充满执着。面对27000个零件的精度挑战,他坦言,零件数量巨大,每一个都要精准无误,而且不同木料的特性不同,在榫卯的结合上需要不断调整。“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越发沉迷其中,我享受攻克难题的过程,这也是传承榫卯工艺必须经历的。”周文祥说。


据了解,周文祥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非遗爱好者,还是一名社会大美育的老师。他担任上海市民夜校榫卯课程的老师已有两年时间,在谈及这份教学工作时,他满是自豪:“社会大美育为传承非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个学员对榫卯的好奇与探索,都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


据了解,该幅作品将于今年市民文化节期间安亭展出,届时市民可以近距离领略榫卯的非凡魅力。

通讯员:刘一剑

编辑:黄骊越


喜欢就点个“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