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纪元,用有趣故事解读餐饮与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导读
每年的四月五号前后便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扫墓节,祭祀节,踏青节等等,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
今年的清明节是四月四日,农历三月初七,每逢清明,不管离家多远,人们都会前往先人墓地,扫墓祭奠,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清明节,蕴含着许多传统禁忌,老人们常说:“扫墓忌5事,福荫后辈人”,清明节将至,这里所说的“5忌”具体指什么?又有何讲究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忌扫墓时争吵。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讲究的是肃穆、恭敬的氛围。
如果在扫墓时发生争吵,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还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古人认为,祖先的灵魂在清明时会“回家”接受祭拜,若子孙争吵,会让先人心寒,影响家族的运势。
扫墓前,家人,兄弟之间应提前沟通,避免因琐事争执,祭拜时保持安静,虔诚祈祷,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若家族内部有矛盾,也应暂时放下,以祭祀为先,体现“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
二、忌孩童坟前嬉闹。
很多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会带孩子去,墓地是庄严肃穆的场所,孩童天真活泼,若在坟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民间传统观念认为,小孩阳气较弱,墓地阴气重, 五岁以下的孩童不建议去扫墓,容易受到“惊吓惊扰”,甚至容易着凉,影响孩子的健康。
如果要带孩子去扫墓,那么家长应提前告知他们祭祀的意义,教导他们保持安静,如果孩子太小,难以控制情绪,可以让他们在稍远的地方等待,避免直接进入墓地核心区域。这样既能让孩子参与家族传统,又能避免冒犯先人。
三、忌扫墓时穿鲜艳衣服。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的日子,民间有很多的禁忌之事,比如传统上要求衣着素净,以示哀悼,如果穿着大红大紫等鲜艳颜色的衣服去扫墓,会被 认为 是对逝者的不敬,甚至可能招致非议。古人认为,鲜艳的颜色容易“惊扰”亡灵,影响祭祀的庄重性。
从古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时,我们都会选择素色衣服,如黑色、灰色、深蓝色或白色,避免穿红色、粉色、绿色等过于亮眼的颜色,这不仅符合传统礼仪,也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四、忌贪吃祭品。
扫墓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扫墓,甚至要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才能够找到墓地。
上山下山的扫墓方式,往往是非常考验体力,有的人体力不支,实在是不饿了,于是忍不住,贪吃祭品,这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祭品是供奉给祖先的,象征着后人的孝心和缅怀。如果在扫墓时当场吃掉祭品,尤其是水果、糕点等,会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甚至可能被视为“与逝者争食”,影响家族的福气。
我们去扫墓时应该提前准备好祭品和自己吃的食物,将二者分开存放,祭品应完整摆放,待祭祀仪式结束后,可以带回家再食用,但不宜在坟前直接吃掉,很多地方的风俗是,祭品要在墓地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带回家里,尊重当地的习俗做法即可。
五、忌扫墓时乱扔烟头。
清明节正值春季,阳光明媚,天干物燥,尤其是山林地带,枯草落叶较多,此时去扫墓,忌讳乱扔烟头,一旦烟头未熄灭,极易引发火灾。这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甚至触犯法律。
在扫墓时最好不要吸烟,若实在需要,务必确保烟头彻底掐灭,并带走丢弃,切勿随意乱扔。
如需烧纸放鞭炮,一定要在坟前空荡区域,远离旁边的草木,并确保火苗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清明将至,不仅是祭祖的日子,更是家族凝聚、传承孝道的重要时刻。老人们常说的“扫墓忌5事”,并非迷信,而是对先人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麻烦大家点个赞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如果你爱看美食,爱看餐饮故事,欢迎关注我们
与君共勉
尝遍中国美食
游遍千山万水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