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将面临更严惩处!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向乱象丛生的检验检测行业“开刀”,释放出强化行业监管、净化市场环境的强烈信号。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药品、环境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把关人”作用。检验检测报告是产品质量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也是很多消费者购物时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张报告单就可以带来超额回报,利益驱动下检测造假屡禁不止。一些商家企图通过购买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误导消费者,个别检测机构和个人为谋私利罔顾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有的机构无需寄送样品,只要几十元到几百元,就敢凭空炮制出一份份所谓的“检验检测报告”;有的机构随意篡改数据、编造结果,将严谨的检验检测流程变成了一场“闹剧”。

  检验检测报告真实准确与否事关公共安全。报告造假损害的不只是行业的公信力,还有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职责”,“对未经检测出报告、替检漏检、篡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十万元”,此次修订的《办法》聚焦当前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突出问题,用重典、出铁拳、下猛药,必将对那些心存侥幸的违规机构形成有力震慑。

  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沉疴顽疾”,仅靠罚款和明确责任还远远不够。要让新规真正长出“牙齿”,发挥应有效力,还需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协同的治理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整治检验检测行业的乱象,把好“把关人”的关,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质量基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沈 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