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关系亲密时,所有问题都被包容,但一旦两国撕破脸皮,很多所谓的“秘密”就被美国人制造出来,被用来当成打击对方的工具。像美国这样的盟友真是太可怕了!

在乌克兰政府明确拒绝美国提出的控制乌克兰矿产和关键基础设施之后,美国《纽约时报》曝光了所谓2023年乌军夏季反攻的决策过程,将乌军反攻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当时的乌军统帅部。

据《纽约时报》报道,按照美国人制订的计划,乌军用美西方提供的武器新组建的12个旅,应该全部投入到美方认为防御相对薄弱的梅利托波尔方向,以对给予这个方向上俄军无法承受的强大打击。

当时的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希望通过集中全部可调集的机动力量,冲破俄军在梅利托波尔的防御,直抵克里米亚

但是,乌军统帅部最终做出的决定是,扎卢日内带领一部分兵力,从扎波罗热的库班向梅利托波尔方向进攻,尤里·索多尔将军率领一支部队,从大新西尔卡向马里乌波尔方向发动进攻,时任乌军地面司令的西尔斯基则从12个新旅中分走了5个旅,用于在巴赫莫特方向对俄军阵地发起反攻。

《纽约时报》表示,尽管扎卢日内是乌军名义上的总司令,但实际上他与西尔斯基一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他与泽连斯基的关系也是如此。

所以,当西尔斯基提出要分兵在巴赫莫特发起反攻时,他的主张得到了泽连斯基的支持。

让美国人非常不满的是,乌军统帅部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居然没有通知美国,最终美国情报人员通过卫星侦查才发现乌军根本没有按美国人写好的剧本行事。

《纽约时报》认为,在乌军将可调用的机动兵力一分为三之后,乌军的南线大反攻在开战之前事实上就已经失败。

从2022年6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最高峰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达到了每周10亿美元。

在美国国债剧增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却向乌克兰提供巨额军援,他们急需乌军在战场上取得优异战绩来给美国选民一个交代。

在这样的背景上,从2023年4月开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多次公开要求乌军尽快在南线发起反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乌军将在南线发起反攻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2023年乌军的南线大反攻,从计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争议,作为始作俑者,美国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2022年9月,俄军在哈尔科夫和北赫尔松两个战场接连惨败,2022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全国进行预备役动员,到11月底俄国总计动员预备役达到38万多人。

由于动员人数远超预期,俄军还退回了少部分动员兵员。

与此同时,时任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的苏罗维金将军下令在从南赫尔松到顿涅茨克市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修建了著名的苏罗维金防线。

到了2023年5月,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总兵力已经超过50万人。

不但如此,2023年初,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还在俄军重火力的支援下,在巴赫莫特市内与乌军激战,乌军的损失非常惨重。

也就是说,在开战之前,俄军就已逆转了此前乌军在兵力上的优势。

乌克兰人非常想重夺克里米亚,但他们也很清楚,在俄军预备役动员之后,乌军事实上已无在南线取胜的可能。

因此,尽管美国人一直催促乌军发起南线大反攻,但乌军指挥部一直以装备不足为借口,拖延发起进攻的时间。

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乌克兰指挥部才不得不配合老美,搞一场南线大反攻的表演,让拜登在国内有所交代,乌军实际上还是将巴赫莫特一线作为其与俄军博弈的主要方向。

乌军2023年6月初发起进攻之时,俄军在整个南线的防御部队已经超过了10万人,是乌军进攻部队的两倍以上。

此外,俄军还掌握着南线战场的制空权,即使乌克兰指挥部按美国人制订的计划,将乌军新组建的12个旅共5万人,全部投入到梅利托波尔方向,乌军肯定也无法对俄军形成战斗力上的优势。

没有战斗力的优势,乌军怎么可能取得进攻的胜利呢?



因此,2023年乌军的夏季反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必然失败的赌博,而美国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美国《纽约时报》在此时抛出这样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有构陷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统帅部的嫌疑,真是非常卑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