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号,法国外长巴罗落地北京,这趟行程可不一般,眼下特朗普要搞“对等关税”,欧洲八成得挨刀,法国急了,想拉中国一块儿扛压力。

巴罗下飞机就喊着要跟中国建“强大伙伴关系”,王毅外长态度坚决,直接点明了中欧合作的路子,还暗戳戳提醒欧洲别老当跟班,眼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要抡过来,中欧这对“老朋友”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现在这全球局势着实有点乱,尤其是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最近动作频频,搞得欧洲和中国的日子都不好过。3月24日,法国外长巴罗飞到北京,开始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访华,这趟行程可不是随便走走,特朗普准备在4月2号扔出个“对等关税”的重磅炸弹,欧洲八成逃不掉挨这一刀。美国这招摆明了是要在贸易上给欧洲下绊子,逼着欧洲国家得赶紧找个靠山或者对策,法国这时候跑来中国,显然是带着目的来的。

特朗普的政策其实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他上台后就一直嚷嚷着“美国优先”,现在更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全球贸易伙伴。欧洲这边呢,过去几年跟美国走得太近,多少有点被牵着鼻子走的意思,结果现在发现,美国压根没把欧洲当回事,眼看着贸易战要开打,欧洲的日子不好过了。

法国作为欧洲的大国之一,自然得先动起来,巴罗这次来北京,表面上是谈中法关系,实际上是想拉中国一起扛美国的压力,毕竟中国在全球贸易里是个大块头,要是能跟中国搭上线,欧洲多少能喘口气。

巴罗下飞机没多久,就跑去北京外国语大学跟学生见面,还发表了一通讲话,核心意思挺直白,说现在世界乱成一团,中法得联手打造个“强大的伙伴关系”,一块儿稳住地缘政治的局面。他还提到,各种危机来得太快,靠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得靠对话和合作,这话听着挺漂亮,底下的意思也不难猜。

法国一方面是想让中国在俄乌冲突上多配合欧洲,毕竟这事儿已经拖了太久,欧洲自己收拾不下了,另一方面,法国看准了中国在贸易上的分量,想借着中国的力量,跟欧洲一块儿顶住美国的贸易攻势。

从这点看,巴黎当局的算盘打得挺精,过去几年,欧洲跟中国在贸易上没少闹别扭,比如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的事儿,欧洲硬是顶着中国的反对干了,现在风向变了,美国要对欧洲动手,法国突然就想起来中国的好处了。



巴罗在大学讲完话,下午就去了钓鱼台国宾馆,跟中国外长王毅碰面。他开门见山地说,现在保护主义抬头,法中得加强战略协调,还特意强调法国不赞成脱钩断链,也不支持打贸易战,想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话听着耳熟,中国之前就一直劝欧洲别搞对抗,别跟风美国,结果欧洲老是半信半疑,现在巴罗主动表态,多少有点向中国示好的意思。

当然,法国这态度到底有多真心,还得打个问号,毕竟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法国能说啥做啥,还得看欧盟其他国家的脸色。不过从巴罗的举动来看,巴黎当局至少是想先把姿态摆出来,给中法合作铺条路,眼下这局势,谁也不想再多树敌,能多拉个朋友总是好的。

中国这边呢,对法国的来意心里门儿清,王毅在跟巴罗会面时,态度很明确,他先是放出个大实话,说中欧合作比竞争多,共识比分歧大,完全有条件把关系搞好。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是在给法国递橄榄枝,告诉对方,中国愿意跟欧洲好好谈,别老想着斗来斗去。

王毅还特意提到,希望欧洲能坚持战略自主,跟中国一块儿往前走,把分歧处理好,这话听着温和,但分量不轻,啥叫战略自主?说白了,就是提醒欧洲别老跟着美国跑,得多想想自己的利益。

王毅这话点得挺准,过去这些年,欧洲在外交和贸易上,有时候真有点像美国的跟班。比如对华政策上,欧洲不少决定明显是受了美国的影响,跟中国闹得不愉快,现在美国翻脸要对欧洲下手了,欧洲才发现,跟着美国走未必是条好路。王毅这番话,既是给法国提个醒,也是给整个欧洲敲个警钟,你们得自己拿主意,别老让别人替你们做决定。

从这角度看,法国这次访华,其实是给了中欧关系一个喘口气的机会,巴罗来之前,欧洲跟中国的关系不算太顺,尤其是贸易上的摩擦没少过。现在法国主动伸出手,中国也接得挺痛快,毕竟对双方来说,眼下的麻烦都不小,美国的贸易威胁摆在那儿,俄乌冲突的烂摊子也没收拾完,中欧要是能坐下来好好聊聊,找条合作共赢的路子,对谁都没坏处。

法国这次跑来中国,或许也不光是想应付美国的关税问题,还得考虑长远,全球局势这么乱,单靠欧洲自己折腾,肯定是稳不住的。中国这边呢,经济体量大,市场有吸引力,跟中国搭上关系,对欧洲来说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中国也不是光等着别人来求合作,王毅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中方愿意谈,但前提是得互相尊重,欧洲得拿出点诚意来。

这趟访华下来,法国的心思算是露了个底,中国这边呢,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摆上了台面。中欧关系走到今天这步,谁也不想再往坏的方向走,法国要是真能带着欧洲往战略自主的方向靠一靠,跟中国一块儿应对眼下的乱局,那接下来的路子可能会好走不少,毕竟世界这么大,问题这么多,靠吵架是解决不了啥的,坐下来谈才是正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