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刊登了一篇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及中国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中“可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他希望中国帮助欧洲建立持久的和平。

此外,马克龙还强调了中国数月前,与巴西共同提出的和平倡议的重要性,这是他罕见的对中方倡议表示认可。

这番发言向外界释放出了不寻常的信号,马克龙一直将法国视作欧盟的领导者,而俄乌冲突又是一场决定欧洲未来安全局势的冲突。为了强化欧洲自主地位,除了美国这个无法避免的盟友之外,马克龙一直极力排斥其他外界力量干涉俄乌冲突,甚至拒绝来自外部的和平倡议。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在半年前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中方就曾在会面中向马克龙抛出橄榄枝,表示中方不愿意看到危机外溢、战事升级,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停火止战,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是在告诉法国,中国可以作为一股和平力量,帮助欧洲推动结束俄乌冲突,但法国方面并未给予积极响应。

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法国在短短半年内态度巨变?向中国伸出援手的马克龙,又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掌控欧洲的未来?

01.美欧相争诱使法国态度变化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这句话赤裸裸的暴露出了美国基于丛林法则的政治与外交逻辑,而如今,欧洲就即将被美国赶下“餐桌”,甚至写进“菜单”。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推动俄乌冲突和平进程的强硬措施,他主动与俄罗斯接触谈判,并向乌克兰施压,试图将俄乌和平谈判限制在美俄两国范围内,同时迫使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特朗普曾评价马克龙是“会抢劫别人的聪明人”

如果俄乌和平进程按照美国的剧本实现,则意味着欧洲未来安全局势将由美俄两国共同决定,欧洲国家全部被排除在外,这场冲突给西方世界带来的所有利益也将由美国一家独吞。

这对于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出钱出力的欧洲各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马克龙作为欧洲独立力量的代表,自然要在此时站出来,为欧洲争取“上桌”的权利。

只不过,特朗普政府对此早有预案。特朗普先是宣布,美国不会在北约框架下派兵介入欧洲冲突,断绝欧盟参战裹挟美国的可能;随后又挥舞关税大棒,在贸易与产业层面挤压欧洲,削弱欧洲的经济反抗能力。

此外,特朗普还在驻欧美军军费,以及欧洲北约国家防务开支的问题上对欧施压,直接点中欧洲一直以来依赖美国维持防务安全这个死穴。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北约安全体系是欧洲一大死穴

在如此强压之下,即便是马克龙也开始意识到依靠欧盟自己无法在美国手下翻身,这才希望与外部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俄乌和平进程,让欧洲最终坐在谈判桌上,获得决定自身未来安全局势的能力。

而中国作为一个友善的外部和平力量,既不干涉欧洲各国内政,又愿意承担大国的国际责任,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自然成为了马克龙的示好对象。

只可惜,马克龙的“觉悟”来得太晚,对于已经被美国抛弃的欧洲来说,局面已经很难改变。

02.美国已经掐住欧洲“七寸”

欧洲为何如此受制于美国,是一个十分长远的问题,要追溯到二战结束后全球秩序的重塑阶段。

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承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在二战结束后需要海量资源进行重建,美国就借此埋下暗线,通过马歇尔计划建立起控制欧洲的框架。

在随后的冷战时期,美国又凭借北约军事框架,“慷慨”地向欧洲馈赠安全,承担起了相当一部分欧洲安全防务责任,让欧洲各国有足够的信心将更多资源投向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借着这一层铁杆盟友关系,与欧洲各国之间开展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在政治、经济等其他国家难以插手的敏感领域投入资源,培养亲美力量。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驻欧美军既是保护,也是控制

这导致了欧洲在二战后一直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防务力量,在防务层面上严重依赖美国;很多欧洲政客在政策上也倾向于美国,使得欧盟凝聚力严重不足。

经济层面上,来自美国的安全馈赠,也让欧洲政客们有更多财政冗余发放社会福利,将此作为自身竞争选票的筹码,久而久之,欧洲形成了高社会福利的传统,有限的国家预算想要流向国防变得困难重重。

在美国民主党当政的时期,其价值观与欧洲左翼相近,对欧洲的控制尚且温和。特朗普上台以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内政改革与战略转型,自然对欧洲强硬,凭借其控制力将欧洲强行排除出乌克兰利益分割的牌桌。

而以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独立力量,既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对抗美国,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进行内部改革,严重缺乏捍卫自己“牌桌地位”的筹码,再怎么四处求助,也很难改变被美国抛弃后挤下牌桌,甚至写进“菜单”的命运。

03.马克龙外强中干,仅能逞口舌之快

实际上,现如今的马克龙也只能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政策反制美国,这从他近期的一系列对外表现中就可以看出。

除了强调欧洲要坐在谈判桌上之外,马克龙在三大方向上对美国进行了“反制”。

其一是关税层面,马克龙在口头宣称特朗普呼吁欧洲增加军费开支、又对欧洲加征关税是“毫无意义的行为”。

其二是对俄罗斯的态度,在美国传出重新接纳俄罗斯进入国际社会的消息之后,马克龙在口头上宣称拒绝解除对俄制裁。

其三是对乌克兰,在美国以断绝军援威胁乌克兰的背景下,马克龙宣布向乌提供20亿欧元的额外军事援助,主要内容是各式法国库存弹药及装备。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俄军缴获法国援乌“凯撒”火炮

在这一系列措施中,除了对乌克兰进行援助能够给予泽连斯基信心,延缓其接受美国矿产协议之外,几乎没有对美国造成实质性影响。

甚至连军事援助本身法国都无法长期维持,因为法国国内的装备库存相对有限,生产能力更是跟不上前线消耗,这样小规模的援助只能起到拖延作用,无法真正改变战局。一旦美俄之间达成真正的利益妥协,法国援助所起到的作用就会立刻失效。

归根结底,马克龙对外展示出的是一个口头强硬,但实际软弱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有心无力的形象。不论他怎样对外发声,美国与俄罗斯主导俄乌冲突结束的趋势,在短期内都不会出现明显改变。


马克龙后悔了?6个月前没重视中国,被美抛弃,又请中国出手相助

马克龙去年12月初曾举行三方会谈,但收效寥寥

或许相较于求助,马克龙更应该反思过去数十年来欧洲的政策问题,去想明白为什么免费的才是最昂贵的。

至于中国,并没有因为美欧相争而改变自身的原则,中国仍旧尊重《联合国宪章》精神与各国主权,愿意在和平进程中发挥建设性力量。

包括欧洲在内的俄乌冲突各方,想要中国一同推动和平进程,应当带着真正的诚意同中国进行对话。像马克龙这样希望借中国之手达成政治目的、将中国作为工具的想法,绝不可能换来中国的坦诚相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