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3月29日,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洛娃明确表示,此前一天,乌军袭击苏贾天然气计量站时,得到了法国太空系统及英国专家的帮助。俄罗斯媒体则透露了更多细节:乌军用“海马斯”火箭炮,攻击了这个建在俄乌边境线附近的天然气计量站,利用的是法国太空侦察系统提供的情报,由英国专家按下的发射按钮。对此,有三点值得仔细观察:
第一点,英国专家通过掌握北约高端武器遥控乌军。由于担心乌军会泄露北约高端武器的秘密,北约一直不肯将军援乌克兰的高端武器,全部开放给乌军使用,于是,同样想控制乌军前线部队的基辅,最终选择了由英国军官以北约技术顾问的名义,掌控“海马斯”等关键武器发射权限,实质形成对乌军战术行动的“隐形遥控”。
这种特殊信任,源于英国对乌克兰的早期战略投资——2022年冲突爆发前,英国便主导对乌军培训,并在伦敦设立“乌克兰作战室”协调西方军援。所以,泽连斯基总统的安保团队,现在由英国特种空勤团(SAS)直接负责,开创了外国武装力量保卫他国元首的先例。而且,泽连斯基还把其最为忌惮潜在竞争者——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远派到了伦敦当大使,就是因为他相信,英国的特工们绝对会限制住扎卢日内将军的活动空间。
第二点,法国将乌战作为了太空武器试验场。尽管伦敦和基辅关系密切,但英国的太空侦察系统太弱,因此,法国比较成型的太空部队就得到了施展的机会。近年来,法国坚持军用卫星的独立研发与部署。
其法属圭亚那航天发射场、图卢兹太空司令部及克里尔数据处理中心构成完整链条,避免受制于私营企业或外部盟友。这种自主性使法国能在特朗普收缩情报支援时,快速响应乌克兰需求,同时测试自身系统的战时可靠性——为应对未来可能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积累数据。
第三点,美国在冷处理对乌情报支持。近期,基辅一直在强调白宫已经恢复对乌的军援及情报支持。但白宫对此的态度却一直是含含糊糊。现在,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3月28日的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攻击,是由法国太空侦察系统提供的引导情报,显然意在强调,急于从乌战中脱身的美国,在冷处理对乌情报支持:既不宣布停止供应,但也不积极供应。这种“战术收缩、战略观望”的模糊套路,既能维系对乌道义支持的表象,又为随时调整介入力度,保留了弹性空间。
总之,白宫从乌战中脱身的态度过于坚决和急迫,各方都在努力亮出自己的底牌。法国以技术自主性展示欧洲防务的能力,英国通过与美国及乌克兰的特殊关系,控制乌军保持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而美国则通过“战略性撤退”,迫使欧洲承担更多的战争成本和风险。
这种权力重构,虽短期内增强了乌克兰的战术能力,却也埋下隐患:欧洲卫星网络尚未经受高强度战争检验,而俄罗斯正加速发展反卫星武器。未来,谁能掌控“制天权”,谁便能重塑整个欧洲的地缘规则——这场无声的太空竞赛,或将比地面战场,更能决定乌战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