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敕勒川机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距呼和浩特市中心约38.5公里,为4F级国际干线机场、西部地区大型区域性枢纽机场,北京国际航空枢纽主备降机场和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迁建机场。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19座运输机场排名全国第二。
全区旅客吞吐量2981.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18位,较2023年增长12.7%。
这一成绩背后,是 "一核多翼" 航空网络的持续优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双重驱动。
内蒙古本区拥有两个航空公司:
一是本地国资组建的天骄航空,目前拥有7架C909支线飞机。
二是国航与内蒙国资联合组建的国航内蒙航空,目前拥有9架B737飞机。
一、内蒙古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序:龙头引领,多点开花
根据2024年的数据,内蒙古19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序如下: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1316.6万人次
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322.8万人次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303.3万人次
包头东河机场:216.5万人次
赤峰玉龙机场:205.0万人次
通辽机场:144.7万人次
锡林浩特机场:112.1万人次
乌兰浩特义勒力特机场:110.2万人次
乌海机场:82.0万人次
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44.2万人次
满洲里西郊机场:38.0万人次
二连浩特赛乌素机场:31.4万人次
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19.0万人次
霍林郭勒霍林河机场:15.9万人次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10.8万人次
阿尔山伊尔施机场:5.5万人次
乌兰察布集宁机场:2.4万人次
额济纳旗桃来机场:0.4万人次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机场:0.3万人次
从整体排序来看,内蒙古机场呈现出“龙头引领,多点开花”的格局。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作为绝对的龙头,占据了全区旅客吞吐量的近一半,而其他机场则在各自区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一城独大,占据半壁江山
1316.6万人次!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以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占全区总吞吐量的44.2%。
数据亮点:
✅ 日均旅客量约3.6万人次
✅ 航班量超过全区其他18座机场的总和
✅ 旅客量在全国机场排名中跻身前30
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连接华北、西北与蒙古国的重要航空枢纽。
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中转,白塔机场都是无可争议的“流量担当”。
内蒙民航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呼和浩特敕盛乐机场的新建工作,总投资231.1亿元。
2020年7月30日,呼和浩特敕勒川机场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航。
呼和浩特敕勒川机场建设目标:
航站楼面积为26万平方米
民航站坪设130个机位
北跑道长3400米、宽45米,南跑道长3800米、宽60米
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32万吨
飞机起降24.4万架次
三、呼伦贝尔、鄂尔多斯:草原与沙漠的“双雄争霸”
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322.8万人次)和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303.3万人次)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成为内蒙古航空市场的“第二梯队”。
特色对比:
▸ 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湿地三大景观加持,夏季旅游旺季一票难求
▸ 鄂尔多斯:沙漠探险+现代都市的双重魅力,商务与旅游并重
三、包头、赤峰:老牌劲旅,稳居前五
包头东河机场(216.5万人次)和赤峰玉龙机场(205.0万人次)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展现了内蒙古老牌工业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航空实力。
各自特色:
包头:稀土之都+军工重镇,商务客流占比超60%
赤峰:红山文化+草原风光,旅游客流逐年攀升
四、中段梯队:通辽、锡林浩特、乌兰浩特
通辽机场(144.7万人次)、锡林浩特机场(112.1万人次)和乌兰浩特义勒力特机场(110.2万人次)组成了内蒙古机场的中坚力量。
特色解读:
通辽:科尔沁草原的核心城市,夏季旅游与冬季冰雪项目双轮驱动
锡林浩特:中国马都,每年赛马节期间客流暴增
乌兰浩特:红色旅游+阿尔山温泉,全年无淡季
五、小众机场:草原深处的“隐秘角落”
内蒙古的机场网络中,不乏一些冷门但极具特色的机场:
额济纳旗桃来机场(0.4万人次):胡杨林的守望者,每年秋季吸引摄影爱好者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机场(0.3万人次):沙漠探险者的专属通道
阿尔山伊尔施机场(5.5万人次):温泉与森林的空中门户
这些机场虽然旅客量少,但却是深度游爱好者的宝藏目的地。
比如,额济纳旗的胡杨林节期间,桃来机场的航班几乎一票难求!
2024年,内蒙古的小众机场中,乌兰察布集宁机场(2.4万人次)和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19.0万人次)表现平平,但潜力巨大。
当前,内蒙古机场群正面临两大机遇:
一是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加速,预计 2026 年投运后枢纽容量将提升 40%;
二是支线机场与通用机场融合发展,通程航线至关重要。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
区域机场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支线机场过度依赖旅游市场导致季节性波动明显;
航空物流发展滞后,货邮吞吐量仅占全国 0.3%;
国际航线网络仍需完善,通航城市数量不足东北亚主要枢纽的 1/3。
展望 2025,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深化,内蒙古机场群有望形成 "一枢(呼和浩特)、三心(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通辽)、多点(特色支线)" 的立体化布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民航强区目标。
2024年内蒙地区机场生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