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春天的仪式感,是少不了放风筝的。

小学时,父亲教我做了第一只风筝。纵横四根竹条,用绳子固定,风筝的骨架就制作完成了。风筝面是现成画好的,有凤凰、老鹰、鸽子……我毫不犹豫选了老鹰,用胶水粘平整贴在骨架上,在骨架上找一个合适位置,剪一小孔,将飞行线穿过小孔,打结固定,将另一端绑在线轴上,一只风筝就扎好了。父亲带我来到城郊,择一处空旷之地试飞。

我把风筝向空中轻轻一抛,小跑起来,拉着线的手一紧一松地放线,风筝也飞了起来,眼看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只是线轴上的线不够长。父亲问:你想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吗?我点点头,父亲取出剪刀,“咔嚓”一下,剪断了风筝线。我眼看风筝飞入云霄,变成一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我的视界。

我若有所失呆立原地:它会落在山头上、水沟中、树枝间,还是大江大河里?见我满脸怅然,父亲主动与我说起了祖父。当年的祖父,生意风生水起,长子偏偏热衷理工科,被保送北京一高等学府。按祖父的设想,长子理应当留守家园,继承家业。于是,父子起了激烈争执。数日后,祖父送大伯去了火车站,月台上,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罐蟹油,大伯最爱吃蟹,祖父将蟹肉、膏黄剔出来,熬制成蟹油,密封在罐头里:这是你最喜欢吃的,到了那儿,记得给家里写信!这一别,父子天各一方。看着渐行渐远的火车,祖父不断挥手,泪珠夺眶而出,祖父彼时的心境大抵与那篇散文中相仿:“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末了,父亲意味深长说道:风筝就像孩子,线轴在你手里,可该放手时还得放手。我似懂非懂,又扎了一只风筝,只不过,这次的图案选了鸽子,我暗自思忖,这只风筝再也不放飞了,一定要把它留在身边。

高考之前,除了面临升学压力,还怀揣着远离父母、漂泊他乡的忐忑。我看了一部国外纪录片《生而自由》,讲的是一只从小失去父母的小狮子被乔伊·亚当森夫妇收养,取名爱尔莎,当它在人类养父母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为一头成年狮子,面临着两个抉择:一是送去动物园,每天困在铁笼里,扼杀野兽天性;二是放归野外,可从小在人类呵护下长大的爱尔莎,已经失去了捕猎本领,这种做法无异于亲手杀了它。乔伊开始训练爱尔莎捕猎能力,历经无数次失败和尝试,爱尔莎从不会捕食到成功狩猎,离别之际,乔伊心如刀绞,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爱尔莎似乎也觉察到生离死别,一个劲蹭着乔伊,之后,一步三回头,直至互相看不见为止。最终,爱尔莎成功融入野生狮群,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被成功放归野外的狮子。乔伊的爱,是自由的,因为她明白,人类始终不是狮群,她的爱不是抹灭狮子的天性,不是把爱尔莎困在身边,而是用尽所有力量放它回归大自然,爱尔莎生而自由。

我找出那一只压箱底的风筝来到郊外,一边小跑,一边放飞。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刹那间,我想起了月台上送子北上的祖父、乔伊和爱尔莎那对难舍难分的母女,我突然抽出小刀,割断线绳,这次再没有半分眷恋、难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断舍离”中成长。

原标题:《忙趁东风放纸鸢》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申功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