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香港北角的新光戏院迎来了它的最后一场演出。当《小平你好》的落幕灯光熄灭,这座屹立了52年的文化地标正式走进了历史。



这一刻,不仅是新光戏院的告别,更是香港粤剧界一个时代的终结。

熄灯仪式:泪水与掌声的交织

3月3日晚,新光戏院的告别演出《小平你好》吸引了全院满座的观众。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等待李居明的谢幕致辞。熄灯仪式上,李居明动情地说:「新光戏院虽然落幕,但新光文化的精神一定会在香港其他地方开花结果。」龙贯天也感慨地说:「新光戏院不变还须变,心中永难忘。」



(facebook@李居明)

晚上11点过后,新光戏院外及斜对面港铁北角站B出口的行人路,已经被人群挤满。他们中有戏迷、有街坊,甚至有专程赶来的市民。大家手持相机,等待着熄灯落闸的那一刻。警方不得不封锁道路,维持秩序。



梁鵬威/摄

结业危机与「白武士」的坚守

1972年,新光戏院在北角开幕,它的诞生恰逢粤剧的黄金时代。全院1700多个座位,几乎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这里不仅是粤剧的舞台,更是无数艺术家梦想的起点。龙贯天、汪明荃……这些粤剧名伶的名字,都与新光戏院紧紧相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民营剧院纷纷落幕,但新光戏院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坚持了下来。它将楼座改建为小型戏院,为粤剧新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成为香港粤剧的「黄埔军校」。



林远航/摄

进入21世纪,粤剧面临资源匮乏、场地难寻的困境。2005年,新光戏院首次传出结业危机,业主计划将其改建为商场。在粤剧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新光戏院艰难续租,租金却从20万元飙升至近70万元。

2012年,新光戏院再次面临绝境。就在租约即将到期的最后几天,李居明挺身而出,以每月100万元的租金续租至今。他被称为「白武士」,但这一决定却是一场「亏本生意」。12年来,他投入了约1.4亿元,票房和租金收益却远远不及成本。李居明说:「亏的钱可以买几层豪宅。」但他从未后悔,因为他守护的不仅是新光戏院,更是香港粤剧的文化传承。



廖雁雄/摄

旧址何去何从?

新光戏院所在的北角英皇道413至423号侨辉大厦戏院部份,早在2023年年中联同侨辉大厦地下、一至六楼及天台,由业主资深投资罗守辉推出招标,最后由Island ECC教会以7.5亿元购入作为会所。



该教会人员称,六楼住宅部分将保留,给有需要人士提供帮助,剧场部分将开放举办毕业表演或戏剧表演,其他楼层打造儿童和青少年活动区等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