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近日,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发布招考岗位,截至3月29日,4个岗位共有176人通过报名审核,其中"综合管理"岗位竞争最激烈,招考比例为1比54。

你敢信吗?一个要接触遗体、郊区加班的岗位,竟然有54个人抢破头!评论区炸了:“以为是接触176具遗体才能上岗”“这工作又晦气又累,图啥?”可报名数据更魔幻——4个殡葬岗176人报考,心理学、法律、机械专业全挤破头。年轻人一边喊着“劝退三连”,一边偷偷投简历。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源自荔枝新闻等媒体)



翻翻评论区就懂了。江苏网友自嘲:“殡葬岗再劝退,也比私企天天裁员强!”天津大哥点破真相:“自收自支单位,工资能低吗?”内蒙古从业者爆料:“捡骨灰车间味道刺鼻,但干三年能在郊区买房。”说白了,年轻人不是突然胆肥了,而是算明白了账—— “晦气”打不过“穷气”


殡葬岗爆火的背后,藏着三条扎心现实。

“35岁危机”逼出生存本能。评论区直言:“跟活人打交道更累!”,私企HR的年龄歧视、互联网大厂的“毕业潮”,把年轻人逼向“越老越吃香”的殡葬业。有网友调侃:“死人不会PUA我加班,也不会嫌我35岁手抖。”


殡葬业早不是“低端饭碗”。心理学硕士抢着报名,图的是轮岗后晋升管理岗;法律专业盯上殡葬纠纷调解这块蓝海。就连设备维修岗都要求机电专业——智能焚化炉、数字化悼念系统,没点技术真玩不转。


老龄化催生“朝阳产业”。天津网友算过账:“全国殡葬业每年缺口20万人,干这行比送外卖稳当!”数据显示,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破4亿,殡葬服务正在变成“不会失业的刚需”。年轻人嘴上说怕“晦气”,身体却很诚实。



写在最后
当54个年轻人争着给遗体化妆时,他们对抗的不是“鬼神”,而是房租、房贷和不确定的未来。殡葬岗的报考热,像一面镜子照出时代的B面:与其恐惧未知的死亡,不如直面真实的人生。这届年轻人,正在用理性埋葬偏见,把“忌讳”变成“饭碗”——活着都这么拼了,谁还怕和死神当同事?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