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菲律宾正深陷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菲律宾的粮食缺口高达200万吨,大米和玉米更是极度短缺。



2025年2月3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宣告大米处于“粮食安全紧急状态”。

按理说,菲律宾高度依赖的援助伙伴美国,理应伸出援手。但如今却态度暧昧,竟选择趁人之危。

那么,菲律宾的粮食问题因何造成?他们又该如何破局呢?



来势汹汹的饥饿风暴

据菲律宾农业部统计,在菲律宾家庭预算支出里,大米占比将近10%,贫困家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

也就是说,普通的菲律宾家庭,几乎需要用十分之一的收入去购买粮食。



导致菲律宾粮食安全成为一大难题的原因有很多,天灾的打击与人祸的推波助澜皆在其列。

但不论是何原因,缺少粮食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这是任何国家都逃脱不了的定律。

菲律宾民众日常主食为大米和玉米。当下,这些食物价格上扬,民众购买压力增大,其生计必然遭受严重影响。



而大米和玉米的供应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菲律宾普通民众的温饱,老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时候,菲律宾的社会稳定性也将遭受严重破坏。

可仔细观察却发现,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不单单是因为粮食涨价,更重要的是危机背后牵扯到的历史旧账、国际局势以及国家内部的各种问题。

表面上看目前菲律宾只是遇到了缺粮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



菲律宾粮食危机不容乐观

“大米已经从40比索涨到70比索以上了!”菲律宾居民无奈叹息道。

现在米价飞涨,不只是大米,蔬菜水果,甚至肉类都在涨价。

更让人担忧的是,政府为了保障供应,规定每人每次只能购买5公斤大米,无形中印证了菲律宾粮食供应非常紧张的事实,间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而菲律宾的粮食问题不断加剧之后,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当地居民的讲述以及社会气象站的民意调查都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因食物短缺已经开始忍受饥饿。

更令人忧心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调查表明,儿童发育迟缓、家庭粮食无保障等皆是这场危机所致的严重后果,粮食危机的恶果不只局限于当下,还将损害着下一代的健康与发展。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愿意国民忍饥挨饿,毕竟那可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事。

菲律宾发生缺粮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自然灾害,像台风“杜苏芮”(海燕)摧毁农田,厄尔尼诺现象又导致干旱,多重影响下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人为因素方面,马科斯政府虽然提出了粮食要自己生产的目标,但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却不够完善。

也就是说,天灾只是加剧了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粮食政策方面的不足。



只能说马科斯政府太过急功好利,忽略了菲律宾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例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也很低,这些都拖慢了农业发展的步伐。

除此之外,菲律宾作为岛国,土地资源有限,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用地规模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农民需要支付高额租金,甚至可能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阻碍了菲律宾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菲律宾选错了队友

过去,中国曾大力援助菲律宾,是重要的粮食供应方和贸易伙伴。中国不仅提供大量粮食和农业技术,还帮助菲律宾建立了几个农业技术中心。

然而,菲律宾现政府于南海问题秉持强硬态度,致使中菲关系趋于紧张,先前的合作最终被迫中断。

没有了中国的帮助,菲律宾的粮食安全问题逐步被放大,粮食自给自足率更是连年走低。



菲律宾倒也不傻,将中国拒之门外之后,随即抱上了美国的大腿,只不过他眼中的“盟友”美国,这次表现并不给力,让人有些失望。

在菲律宾粮食危机爆发后,美国确实提供了援助计划,但条件却相当苛刻。

这些条件包括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更加配合美国的战略,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甚至提出用矿产资源来换取粮食。



与其说美国是在提供帮助,不如说其妄图借此时机捞取利益,趁菲律宾处于困境之际占便宜。

菲律宾农民联盟则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提供的“援助”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经济控制,就像殖民时代一样。

没办法,美国对外政策向来如此,能够趁火打劫那就不可能心慈手软,只能说菲律宾还是太年轻。



菲律宾的自救之路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马科斯政府并非没有采取行动,只是装模作样的推出了一个叫做“新农业议程”的方案,表示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让国家能够自己生产足够的粮食。

然而,“大饼”画得再美,也无法解决老百姓的饥馁之苦。

要知道,菲律宾政府历年来欠下了巨额的债务,让“新农业议程”的资金从哪里来成为无人能解的难题,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它能正常实施运行。



更丢人的是,政府为了控制粮价选择实施价格管制,结果却和预期截然相反相反,一些地方的粮食反而更加短缺。

也就是说,这项政策非但没能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反而加剧了供应问题。

无奈之下,马科斯政府决定向印度、泰国、越南等国买粮,从而减缓粮食不足的现状,但依旧是困难重重。



首先价格方面就不行,从外部进口的高价粮食,会导致国民收入快速消耗,后续老百姓没钱买粮和无粮可买会同时出现;其次这些国家自身出口粮食的能力也有限,对外出售的体量也解决不了问题。

由此可见,指望从这些国家进口粮食,就像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与其从这些国家购买粮食,倒不如学习一下人家的农业经验,从而实现一劳永逸。



事实上,印度尼西亚搞的“粮食自给”方案就挺不错的,还能与柬埔寨的农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毕竟大家一起建立一个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互相帮助,总比单打独斗强。

长远目标有了,当下问题也不得不解决,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菲律宾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淡化地缘政治的影响,转而寻求更实际的合作,尤其是在农业技术和贸易领域。

找东方大国帮忙才是解决菲律宾粮食危机的真正出路,也只有东方大国能快速帮菲律宾走出困境。



粮食主权大于天

正所谓粮食安全大于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不仅关系到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更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没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倒了。

菲律宾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改革土地制度,改变土地过度集中的现状,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能力。加大在农业上的投入,把路、桥这些基础设施搞好,并且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的能力,让农民的日子更好过,国家也更有保障。

最重要的一点,菲律宾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外交策略,尽量减少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如此才能为国家发展创造一个安稳的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