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3月25日。

一个消息让丽江华坪女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所由张桂梅校长一手创办的“全女高中”。

即将在2025年被授予“文明校园”的荣誉头衔。



作为一所用17年时间将2000多名大山女孩送出山区的功勋学校。

华坪女高的成就离不开张桂梅校长和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而在众多教师中,有一个人的存在显得格外特别。



她叫周丽云,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谷雨角色的原型人物。

明明有机会走出大山,却毅然放弃了编制回到母校任教。



为了留校,她甚至与张校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留校后,她又承受了炒作、作秀等质疑的声音。

如今距离她回到母校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

人到中年的她,是否曾经后悔过呢?



“命运多舛”:童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提到周云丽的故事,那真是一段“逆袭传奇”。



她出生在华坪县永兴乡的一个彝族村寨。

母亲在她1岁时因病去世,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

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残疾的身体,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苦耕种来维持。



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6岁的一场高烧,让她永远失去了右眼的视力。

尽管如此,她从未想过放弃学业。

靠着自己的努力,她成功考上了县里的民族中学。



中考成绩公布时,周云丽和姐姐一起考上了高中。

但当她们拿着超过分数线的成绩单回到家时。

却看到父亲蹲在门槛上,用粗糙开裂的手掌反复摩挲着借据。



姐妹俩都清楚家中的状况。

就在她们犹豫不决的时候。

姐姐主动站了出来。

表示自己要辍学打工,供成绩更好的妹妹继续读书。



然而父亲坚决不同意。

就在这时,免费女子高中招生的消息成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周父听说有一位张老师创办了一所专门面向贫困女孩的学校。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领着两个女儿找到了张老师。

到了学校之后,她们惊讶地发现。

这里不仅免学费,连被褥、行李都准备好了。



父亲颤抖着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了张老师。

张桂梅当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让这位从不落泪的硬汉湿润了眼眶。



2008 年 9 月。

周云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走进华坪女高。

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她第一次听到了改变命运的誓言:

"我生来就是高山......"



当时的华坪女高,教室漏水、操场泥泞。

没有独立的厕所和食堂。

吃饭需要抢,上厕所需要排队,还要忍受隔壁高中投来的异样目光。



但张桂梅的“红色教育”却激发了这群女孩的斗志。

军训、唱红歌、诵读党章……

在华坪女高的三年,周云丽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知识。



清晨5点起床背书,深夜蜷缩在宿舍走廊补课。

张桂梅的“革命故事”和“红歌”成了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2011年,她以超出一本线的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

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后来的周云丽回忆道:

“能成为女高第一届学生,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然而,这所学校给学生们带来希望的同时。

也让不少年轻、有能力的教师望而却步。



华坪女高的“师资流失”,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月薪不足3000元、宿舍漏水、三餐简陋。

与城市教师“光鲜亮丽”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



一人身兼数职是常态。

从备课到深夜,再到凌晨陪读,常常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最难以接受的。

还是山区封闭的环境和晋升无望的困境。

因为这些原因。

年轻教师来了又走,留下率不到10%。



面对教师流失的问题,张桂梅的应对方式堪称“壮烈”。

没有人接班,她就亲自上阵。



即便身患23种疾病,双手缠满绷带。

她依然坚持凌晨5点陪学生晨读,深夜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工资全部补贴给学生,自己常年吃咸菜泡面。

甚至变卖丈夫遗物助学。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句誓言成了她留住年轻教师的“无声教材”。

也深深触动了周云丽的心灵。



张桂梅的“叛逆”学生:从“逃离大山”到“回归大山”

2015年,大学毕业的周云丽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



一边是丽江市宁蒗县城的教师编制。

工作稳定、收入可观。

另一边是华坪女高代课老师的空缺,薪资微薄、条件艰苦。



这两份差距明显的工作。

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应该优先选择哪一个。

但周云丽却说:“听说母校缺老师,我整夜睡不着觉。”



最终,她撕毁了县城入职协议,坚定地回到了华坪女高。

这一决定让亲友感到震惊:“多少人挤破头抢编制,你倒好,往山里钻?”



面对质疑,她只回答: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母校需要我,我必须回来。”

然而,重返母校的周云丽,面临的挑战远超她的预期。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

她要面对父亲年迈多病,姐姐远嫁的困境。

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

她既要追赶教学进度,又要应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深夜备课、刷题到凌晨成为日常。

甚至因压力过大偷偷哭泣。

但最让她难过的,还是网上的留言和嘲讽。

有人嘲笑她“浪费学历”“作秀”。

更有人质疑:“放弃编制,早晚后悔!”

就连张桂梅也曾担忧:“回来容易,坚持难。”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周云丽,却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

她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了母校,资助学妹们的生活费。

连续9年担任高三班主任。



她的学生中,有考上浙大的医学博士。

有成为边防战士的彝族女孩。

更多的是像她一样选择回到基层的师范生。



她的“叛逆”,正是对张桂梅精神的传承。

张校长曾说“走出大山就别回头”。

但周云丽用行动诠释了另一种答案。

回头,是为了托举起更多人的未来。



如今,她不仅是骨干教师,还参与招生、家访。

用自己的经历说服家长送女孩读书。

回到母校教学十年。

她依旧保持着 "拼命三娘" 的作息。

清晨 5 点的起床号,深夜 12 点的查寝灯。

办公桌抽屉里永远备着止痛药。



她的班级数学成绩连续多年全县第一。

无数曾想辍学的女孩因她重燃斗志。



2024年,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

剧中以周云丽为原型的“谷雨”的成长历程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教师节那天,她送给张桂梅一束花。

写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话语,这也是周云丽人生的真实写照。



如今张桂梅已年近七旬,疾病缠身。

而周云丽则被视为她的下一任接班人。



如今,她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考入重点大学,有人回乡支教。

更多人喊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誓言。

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教育闭环!”



结语

从 “走出大山” 到 “回到大山”。

周云丽用17年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教育轮回。



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放弃编制时。

周云丽只愿用行动作答。



在她的办公桌上,泛黄的教案本里夹着张桂梅校长年轻时的照片。

那个穿着褪色衬衫的身影,正与讲台上的自己渐渐重合。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她的选择像一记重锤,叩问着每个人。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值得”?

或许答案就在华坪女高的晨读声中。

在女孩们走出考场时的笑脸上。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张桂梅创建的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拟获“文明校园”命名.极目新闻.2025-03-25



特别策划丨“我想成为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环球网.2022-09-10



张桂梅和她的女孩们:从改变一个人到影响三代人.红星新闻.2020-12-2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