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一场 7.9 级的强烈地震突袭缅甸,瞬间打破了这个国家的平静。地震发生在缅甸人口稠密区域曼德勒市,缅甸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震带上,多年积累的能量一朝爆发,其破坏力相当于 1000 多枚原子弹爆炸。截至 3 月 29 日晚上,这场地震已造成 1644 人死亡、3408 人受伤、139 人失踪,预计死亡人数还会持续增加。缅甸政府紧急向全球呼救,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各国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在接到缅甸政府的请求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响应,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高效。3 月 29 日上午,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 82 名队员,携带通信、搜救、指挥、医疗、应急食品等近 22 吨应急救援物资,乘坐国航包机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灾区。当天下午,中国救援队包机顺利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救援队由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消防处、入境事务处及医院管理局的 51 名人员组成,也于 29 日下午奔赴缅甸地震灾区。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宣布,对缅甸提供 1 亿元的救援物资。并且承诺将视情况继续提供救援支持。

在高崎机场,一位泰国女士看到中国救援队后,双眼含泪,双掌合十鞠躬致敬,激动地说道:“谢谢你们,我快要哭了。” 这一幕令人动容,也深刻反映出中国救援队在国际上赢得的尊重与感激。之所以有如此举动,是因为此时正值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时期。大地震后,往往伴随着多次余震。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中国救援队不畏艰险,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国际社会为之赞叹。时间就是生命,中国救援力量每快一步抵达灾区,就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当然值得尊敬。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缅甸地震救援中的表现令人失望。美国国际开发署到目前还没有响应缅甸的请求。美国国际开发署前官员表示,特朗普裁撤国际开发署人员,甚至可能无法派出救援力量。然而,这一理由难以令人信服。虽然特朗普计划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剩余职员将在未来几个月被解雇,但该机构目前依然在正常运行,从时间逻辑上看,根本不影响美国当下对缅甸的救援行动。所以,这不过是美国政府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的借口罢了。

实际上,美国在国际救援中的消极态度并非偶然。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面对国际人道主义灾难时,往往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相比救援他国,美国更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输出价值观、干涉他国内政。例如,在一些地区冲突中,美国打着 “民主”“人权” 的旗号,发动战争,导致当地局势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却对真正需要帮助的民众视而不见。在国内,美国政府连自己国家的灾都难以妥善救助。以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为例,受灾地区的民众常常面临救援迟缓、物资短缺等问题,政府的应对措施备受诟病。这次缅甸地震,美国政府的表现再次证明,他们所谓的 “国际责任” 不过是空话,地震灾民只是被他们当作满足自身利益的借口。即便国际开发署不裁撤,他们也未必会真心实意地去帮助缅甸救灾。



在国际社会中,人道主义救援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准。一个真正有担当的大国,会在他国遭遇灾难时伸出援手,展现出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一直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无论是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是东南亚的海啸灾害,中国都在第一时间派遣救援队伍、提供物资援助,为受灾国家和人民带去希望。中国的救援行动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更彰显了大国的胸怀与担当。而美国在国际救援中的缺位,让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也让世界看清了其自私自利的本质。



缅甸地震是一场灾难,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次考验。中国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的快速响应、积极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尊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担当。而美国的推诿与不作为,则暴露出其虚伪的一面。在未来,希望更多的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只有这样,当灾难来临时,世界各国人民才能携手共进,战胜困难,让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