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7日,全国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海洋)年度工作会议在浙江舟山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办,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办。会议聚焦全国海洋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海洋综合站)建设和运行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海洋综合站在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各海洋综合站间的学习与交流,让美丽中国建设更具“海味”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杨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竺恒峰等领导分别致辞。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全国首批5个海洋综合站依次汇报2024年度监测成果,并对2025年度监测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涵盖监测范围、重点项目、预期目标等方面,展示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以及下步工作计划。9个第二批海洋综合站聚焦各自特色,从建设进展、人员队伍、科研方向等方面作了介绍,并汇报了2025年度工作方案。参会代表围绕监测标准、质量控制、数据汇集及生态评价等技术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及监测能力建设、地方考核与绩效评估等管理体系建设展开交流,分享经验,现场氛围热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及中国环科院等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参加,为海洋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群策群力。
针对会议代表提出的问题建议,国家海洋中心和生态环境部监测司与会领导均一一作了回应,并强调海洋生态质量监测要始终坚持以服务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海洋生态监测事业贡献力量。
此外,浙江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海洋监测基地分别就河口、珊瑚礁、海草床的监测体系建设情况作了汇报。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还介绍了全省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及今年开展杭州湾浮标站建设及海水浴场水质在线监测与信息发布试点等工作计划。27日上午,与会代表还集中参观了舟山群岛海洋监测基地实验室及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艘千吨级海洋监测船 “中国环监浙 001”。
此次会议召开,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专业监测机构与科研院校之间搭起沟通协作的桥梁,打造了一个紧接地气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全国海洋生态质量监测工作的全面盘点与总结,更是对下步相关工作的科学规划与有力促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