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潘俊田/文 AI计算机视觉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格灵深瞳(688207.SH)董事长赵勇3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留学人员创业创新论坛”上回应此番传闻时表示:“机器人现在处在突然崛起的阶段,未来将会面临漫长的黑夜,企业要做好准备。”他认为,关于具身智能企业有没有未来的争论,是典型的科学家与投资人的矛盾。

此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我问这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种活?”

“科学家和创业者通常是受愿景驱动,具身智能赛道在未来有极大价值,因为有很多工作是不可能由人去做的,最终还是需要机器人,往往低估了技术走向市场的难度。投资人则通常没有能力进行长期投资,产品无法落地就会逐渐祛魅。”赵勇称。

赵勇也表示,目前机器人想要进行产品落地仍有非常远的距离。

他认为,机器人领域有三大技术支柱,分别是大模型、感知智能和计算机控制(具身智能),如果以ChatGPT(一款人工智能聊天软件)的成熟度达到了90%,那么计算机视觉的成熟度只有40%,具身智能也只有四五分的成熟度。

“机器人可以上春晚跳舞,可以在实验里翻跟头,但真买回家,你发现你只能拿一个遥控器,去跟它握手翻跟头,几乎不能在人和场景中有实际的作用。”赵勇称。

他建议,机器人企业应抓住现在的红利期,“疯狂地融资,拿到足够的钱”,然后进行降本增效,“只留下最有天赋的技术人员”。

“接下来具身智能公司可能度过一个长达5—10年的黑夜,没有投资人愿意投资。”赵勇判断。

“每一个领域都是随着技术的爆发突然崛起,一两年之后就突然衰落,整个过程持续5年,甚至10年,最后总有企业爬出来,把技术红利累积起来,但大多数公司一定会死。”赵勇总结。


潘俊田经济观察报记者

产业与政策中心记者
关注能源与制造
欢迎联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