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3月30日上午,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四川成都启动。来自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埃及、埃塞俄比亚、智利、摩洛哥等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0名肝胆胰外科医生齐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他们将在此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国内外肝胆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启动仪式。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副院长吴泓分别致辞,预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期待学员们通过技术交流与共享,推动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为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医疗水平和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连续三年承办“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旨在促进国际医学科技交流与合作,累计22个国家76名肝胆胰外科医生参与,不仅促进了埃及、匈牙利等国家开展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也促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中心临床队列的建立和合作研究的开展。
培训期间,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以及国内肝胆胰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将围绕肝胆胰外科诊治现状和前沿进展、临床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既有前沿理论研讨,又有多中心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交流,旨在为大家带来新思路、新启发、新收获,共同推进肝胆胰外科诊疗水平提高。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医学部肝胆胰外科主任Ahemd Elgendi教授已是第三次来到华西。他说,正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让他有机会在埃及开展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在我们的努力下,埃及的肝脏微创手术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微创手术除了腹腔镜,还有机器人,希望这次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来自智利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肝胆胰外科主任Fawaz教授经历3次转机、38个小时的飞行才到达成都,这让他对接下来三周的培训交流期待不已,“除了将微创技术运用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上,我也希望以此为开端,扩大智利与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中国医疗机构在其他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负责人华西医院吴泓副院长表示,19名外国医生均为当地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为此,此次培训还邀请了6名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的国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专业课程、模拟训练和手术演示等,在向“一带一路”国家分享我国微创外科技术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将加强我国微创外科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交流与推广,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品、服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除了肝脏微创技术,我对肝移植技术也抱有很大的兴趣。”来自马来西亚的Lee Yeong Sing副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华西医院搭建的平台,与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我国肝脏外科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肝脏微创手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将微创肝切除技术运用到活体肝移植微创供肝获取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兼肝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表示,培训不仅是将“华西技术”“中国方案”展示、传播给世界,也通过交流学习去吸取别国的先进理念,这是一个互相融合、博采众长的过程,为进一步深化友好国家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在为期三周的培训中,这些外国友人还将走进华西医院院史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地,了解华西百年历史、感受巴蜀多彩文化。(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