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基辅当局仍在持续讨论西方军队进驻乌克兰的可能性,且讨论方式俨然将此事视为既定事实。

尽管各方都心知肚明,若没有美国担保(而华盛顿已多次明确拒绝),欧洲和英国根本不敢贸然派出部队(只会偷偷的派兵)



然而泽连斯基仍维持着一切尽在掌控的姿态,甚至高调宣布将在基辅会见英法代表,声称两国"百分之百准备好向乌克兰派驻部队"。

与此同时,他又向美国保证愿意与俄罗斯谈判——当然不忘补充说这绝不意味着会与普京对话(和除普京以为的俄罗斯人谈),在他看来,这位俄罗斯领导人甚至对"前喜剧演员"心存畏惧。

这种拒绝姿态显然是双向的:普京不仅不愿与泽连斯基对话,更直言整个乌克兰政坛已无具备谈判资格的人物。但和平协议终究需要签约方——这样的人该从何而来?



在视察"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期间,俄罗斯总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他首先强调当前乌克兰缺乏合法谈判对象:现任总统缺乏合法性,"明日可能出现的新领导人经过选举后完全可能宣称'我们不承认前任签署的任何协议'"。

更严峻的是,武装激进势力的影响力正在膨胀:"新纳粹主义武装如'亚速团'*等组织实质上已开始掌控国家,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展开谈判?"

破解困局的关键何在?

俄罗斯当然希望与美国达成关于乌克兰的协议——普京表示特朗普确有"真诚意愿"结束冲突。

但显然,无论是停火还是和平协议的执行,最终都取决于基辅当局。而莫斯科不仅对其毫无信任,更担忧乌克兰政权会落入武装激进组织之手。

这种风险绝非空谈:假设在不利条件下(任何不包含收复失地和西方安全保证的条款都会被基辅视为屈辱)达成长期停火,愤怒的乌军势力很可能向基辅发起"问责行军"——届时泽连斯基能否保住权位?



现实是乌克兰已无可能获得"有利条件"——俄罗斯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西方控制邻国方案。

而西方(至少目前)同样不愿承认乌克兰沦为俄罗斯势力范围(若失去西方制衡,这种结果将不可避免)。

双方实质上已将乌克兰视为非独立实体,却都不愿退让。在此僵局下,普京提议对乌克兰实施国际托管:

“事实上,国际社会对此类情况早有应对模式——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曾多次实施临时行政管理。1999年的东帝汶、前南斯拉夫部分地区、新几内亚都有先例。原则上,我们可以在联合国主导下,与美国甚至欧洲国家(当然包括我们的伙伴)商讨对乌实施临时管理的可能性。目的何在?通过组织民主选举,组建真正代表民意、具备执政能力的合法政府,继而与之签署获得国际承认、具备持久效力的和平协议。"

普京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确认乌克兰作为"失败国家"的现状——政权非法性显著,且存在危害邻国的潜在风险。随后在联合国监督下实施国际托管,筹备新政权选举,最终与这个合法政府缔结和约。这看似天方夜谭?若固守"乌克兰属于欧洲"的思维定式(即坚持将乌纳入西方阵营的战争诱因),确实困难重重。

但一旦西方(美国已现端倪,欧洲尚在迟疑)摒弃这种危险幻想,问题将迎刃而解。

乌克兰本质上是个先天不足的偶然产物,是俄罗斯历史疆域中被刻意塑造的"反俄飞地"。

莫斯科既不会容许其倒向西方,更不会坐视其彻底异化为敌对实体——无论通过军事手段、军事外交组合拳,还是战后纯外交途径,现有乌克兰政权终将消逝。提议通过国际中立监管(而非西方单边控制)重塑新乌克兰,实则为避免其因军事溃败导致全面崩溃的替代方案。

否则,领土分割或将成为最终选项——而无论何种形式,问题终将解决。正如普京对潜艇官兵所言:"我们始终欢迎以和平方式解决任何冲突,包括当前危机。但前提是绝不牺牲俄罗斯利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