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三次刷完《玫瑰的故事》,仍被那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所吸引——当玫瑰和哥哥问起父母对自己婚姻的评分时,黄爸爸毫不犹豫地打出120分,而黄妈妈思索片刻,只给出了80分。

这20分的差距,看似微不足道,却藏着婚姻里最深的秘密。

记得有一场戏里,黄亦玫回家,黄妈妈立刻端出一桌丰盛的饭菜。玫瑰感叹妈妈的好手艺,黄爸爸笑着说:“你妈妈只在你回来的时候才下厨。平时你不在,我们就在食堂解决。”

那一瞬,我忽然明白了黄妈妈为何扣掉那20分。

黄妈妈并非天生热爱下厨的女性。她选择在女儿回家时精心烹饪,是因为这是她表达母爱的方式。而平日里,她更乐意去食堂——即便是清华食堂的饭菜再好,也不会比自己亲手做的差到哪去。



在黄妈妈不做饭的时候,黄爸爸也从未想过自己去钻研厨艺。他总是和妻子一起去食堂,或者等着妻子偶尔下厨的恩赐。

这哪像黄振华,即使工作再忙,也会给苏苏准备一份料理。

黄妈妈扣掉的20分,或许就扣在这种看不见的家务不平等上。

细心观察会发现,黄爸爸是个浪漫的人,喜欢养花种草,偶尔脱口而出的诗句让人惊艳。而黄妈妈则实际得多,她说做饭就是最好的放松——这分明是自我安慰的话。



两个人的频率不同。黄妈妈正琢磨着晚餐做什么菜的时候,黄爸爸可能在思考阳台上的月季该怎么修剪。

别误会,我不是说黄爸爸不好。他是剧中难得的好丈夫、好父亲形象。但即使是最理想的婚姻也会有遗憾,就如黄妈妈口中的那20分。

记得黄爸爸曾提到,当年为了生下玫瑰,黄妈妈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一个能考上清华、成为教授的女性,会没有事业心吗?不可能。



那是一个职业女性不多的年代,黄妈妈却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她必然有过自己的抱负和野心。但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做出了牺牲和退让。

这或许就是黄妈妈婚姻评分中缺失的另一部分原因。

在黄爸爸看来,婚姻满分100分,加上一双优秀的子女,自然是120分。而黄妈妈扣掉的分数,可能来自于那些她不得不放弃的梦想。

这让我想起了玫瑰在婚后的挣扎。方协文不让她工作,控制她的社交圈,甚至连她的穿着都要过问。玫瑰最终选择离婚,不正是因为她看到了母亲的婚姻吗?



黄妈妈虽然有遗憾,但她得到了尊重。黄爸爸可能不会做饭,但他从不阻止妻子追求自己的事业。而方协文却要彻底控制玫瑰的一切。

玫瑰宁愿单身,也不愿将就于一段不平等的关系——这种坚持,不正是来自她观察父母婚姻而得到的启示吗?

黄妈妈的80分婚姻,是她那个年代女性能获得的相对幸福的结果。而玫瑰,生在更加开放的时代,她要追求的必然是100分,甚至120分的完美关系。

剧中,玫瑰曾问过父亲:“爸,你觉得妈妈幸福吗?”



黄爸爸笑着回答:“你妈妈当然幸福啊,有我这样的丈夫,有你们这样的孩子。”

玫瑰却若有所思。

或许她看到了母亲眼中偶尔闪过的那一丝遗憾。也或许,她决心在自己的人生中,不再重蹈母亲的覆辙。

那扣掉的20分,成了玫瑰人生选择的指南针。

婚姻里的遗憾,往往会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弥补。就像黄妈妈曾经的梦想,最终通过女儿的坚持与选择,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实现。

这大概就是《玫瑰的故事》想告诉我们的:幸福不必完美,但一定要真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