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2025年3月27日第6版

在集成电路芯片侵权案件里,技术调查官熟练操作专业设备,凭借前沿技术手段精准定位侵权证据;碰上跨学科技术争议,资深审查员迅速化身“技术翻译官”,将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巧妙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裁判语言;当遭遇尖端科技难题时,由312位专家组成的强大智库迅速提供权威的智力支撑……这些都是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构建多元技术事实查明体系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浪潮汹涌,知识产权审判迎来全新挑战。广州知产法院以技术调查实验室为重要依托,开创“技术调查官+技术顾问+咨询专家”协同机制,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技术事实查明“广知模式”。

数据见证成效。2019年至今,技术调查官已累计参与超7000件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工作,调查意见出具周期更是大幅压缩至15个工作日,审判质效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司法保障根基。

发挥平台作用

去年,广东明某微电子公司起诉东莞翔某科技公司专利侵权,被诉侵权的整流芯片内部电路被封装材料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常规的勘验手段无计可施。

随着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与复杂度齐升,技术事实查明成为公正审判的“拦路虎”。为此,广州知产法院率先在全国法院组建技术调查实验室。

“技术调查实验室打破了技术勘验的物理阻碍和认知局限。”广州知产法院技术调查室主任邹享球介绍说,技术调查实验室占地200平方米,涵盖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信息通信三大实验专区,配备了光谱分析仪等高端设备,为技术调查官提供了得心应手的专业设备和发挥功能作用的平台。

在涉明某微电子公司专利侵权案的庭审环节,技术调查官在技术调查实验室内,借助专业设备,先用加热浓硫酸腐蚀溶化外壳封装,随后小心翼翼地清洗、干燥内部元件,完整保留了集成电路结构和电子元件。紧接着,通过电子显微镜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技术调查实验室里顺利完成庭审比对环节。

最终,法院依据技术调查结果,精准认定侵权事实,各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案件得以高效审结,充分彰显出技术调查实验室在解决高新领域复杂技术问题时的强大实力。

据了解,依托技术调查实验室,专职技术调查官团队年均完成技术调查案件800余件,调查意见采信率高达98.6%。

提升审判效率

知识产权案件常常涉及跨专业、交叉学科技术,晦涩难懂。为破解这一难题,广州知产法院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聘请30名资深审查员作为技术顾问,轮流在法院坐班,为特定领域的技术问题提供专业支持。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技术调查官就像‘技术翻译官’,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能把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化成法官和当事人都能明白的语言,让审判摆脱技术束缚,大幅提升审理效率。”广州知产法院著作权审判庭庭长谭海华解释道。

去年,王某诉汕头市桦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潘某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件,被评选为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典型案例。

涉案专利其中一项权利要求包含三个并列技术方案,一审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仅对其中一个方案提出比对意见。技术调查官深入钻研专利和被诉产品后,发现被诉产品实则落入另一技术方案,便及时向合议庭提出行使司法释明权建议,助力当事人完善主张保护的专利权利范围。合议庭采纳该意见,并认为无需通过司法鉴定即可查明技术事实,高效审结案件。

技术调查官成功避免了不必要的司法鉴定程序,辅助合议庭快速、准确查明技术事实,有效提升了案件审理效率。数据表明,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62天。

实现案结事了

面对高新和尖端技术问题,专家意见的支撑显得尤为关键。广州知产法院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312名技术专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技术专家人才库”,为技术事实查明提供权威解读。构建技术调查官资源共享、技术事实查明“会诊”机制,共同攻克复杂的技术问题。

“日常案件由技术调查官独立完成,特殊案件启动专家会商,既保障了审判效率,又确保了技术认定的权威性。”广州知产法院副院长郑志柱表示。

在一批涉及“一种智能电池组件”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件中,双方技术人员争论不休。技术调查室派出强大阵容——付雄博士出庭,主任助理张宇协助,还邀请技术顾问敖杰锋一同出庭勘验。技术调查官拆解产品,详细释明比对方式步骤,精准指出发明点和产品连接方式及效果,双方技术人员心服口服,原告当庭撤诉。

一系列案件的高效审结,体现了技术调查官和专家“智囊团”的价值,他们是协助法官判案的“技术参谋”,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彰显知识产权审判公正性与权威性。

据悉,采用“广知模式”审理的技术类案件,2024年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两个多月,近三年已有3份鉴定意见经专家论证后被依法排除。

广州知产法院通过司法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探索出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改革的全新路径,打造了“广知模式”,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构筑起坚固的司法保护屏障,让创新的活力在法治的保障下得以尽情释放。

作者 | 邓君

来源 | 法治日报

编辑 | 蔡 冰

校对 | 罗冠明

审核 | 冼文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