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新京报报道,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令人瞩目的言论,他宣称要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甚至用“判了无期”这样极端的表述,试图展现其强硬的对华态度。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并非孤立事件。从过往经历来看,特朗普执政期间就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对大量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在他的观念里,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所谓“威胁”,其经济政策被认为损害了美国利益。此次“判了无期”的说法,可看作是其过往贸易保护主义思维的延续与极端化表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国内不少声音并不认同特朗普这一激进观点。众多美国企业界人士表示,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最终买单的将是美国消费者。数据显示,自特朗普时期开启贸易摩擦以来,美国消费者因关税负担增加了大量成本。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指出,关税如同“隐性税”,使得美国普通家庭每年支出额外增加数千元。美国农业部门也深受其害,中国曾是美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下滑,众多农场主收入锐减,他们深知与中国“脱钩”并非明智之举。
美国学术界不少专家也站出来发声。经济学家们通过模型分析指出,与中国全面“脱钩”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不仅会导致大量美国企业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还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完全与中国脱钩可能使美国GDP下降数个百分点,损失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特朗普(资料图)
在政治领域,部分美国政客虽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但也不认可特朗普这种极端做法。一些理性的议员意识到,中美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从应对气候变化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依存度极高,强行“脱钩”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国自身的发展态势也让特朗普的言论显得不合时宜。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科技领域,中国5G技术广泛应用,高铁技术持续领先,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凭借优质、高效、创新的特点,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即使面临外部压力,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都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实力。
特朗普此番极端言论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动机。临近美国大选,特朗普试图借此迎合部分保守派选民,塑造自己强硬“”形象,为竞选拉票。通过制造对华强硬话题,转移国内对其政策质疑以及司法问题关注焦点。但这种不顾经济现实、纯粹为政治私利的做法,不仅损害中美关系,也给美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特朗普(资料图)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关系至关重要。两国应摒弃零和思维,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找利益契合点。美国应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非威胁,中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意义重大。特朗普“判了无期”这类极端言论,不应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理性、务实、合作才是两国关系正确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