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群体
莫让安全失守
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对存在的危险、危害认知不足,一旦发生火灾,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脆弱。呼吁大家请多多关注弱势群体的状况,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险。
弱势群体“弱”在哪里
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反应迟钝,致使在火灾袭来时防救能力极弱;儿童则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玩火现象时有发生,出现紧急情况,容易不知所措,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而对其自身消防安全状况少有问津,家庭消防安全设施更是几近于无。
一些普及性消防宣传活动中,由于老年人长年闲居在家,很少走出家门参加集中式的消防宣传活动,容易形成消防安全教育死角。
如何守护他们的消防安全
独居老人
定期帮老人排查家中的火灾隐患
及时清理阳台和房屋前后可燃、易燃物品,平常要告知老人出门前要关闭电源开关、煤气阀门。
劝导老人改掉卧床吸烟的习惯
提醒老人不要卧床吸烟、乱扔烟蒂,帮助老人戒烟。老人由于行动能力较弱、反应迟缓、身体素质差、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加之有的长期卧病在床,发生火灾后难以成功逃脱。
劝导老人少在家中祭祀
很多老人喜欢在家中设佛堂和香炉来祭祖,应及时告知老人将烟火熄灭,不在周围堆放可燃祭品,并劝导老人尽量少在家烧香拜佛。
舍弃家中废旧电器
不少老年人一生节俭,对家中线路与电器抱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想法,电器发生老化或故障后仍不肯丢弃、更换,这些电器不检修而长时间使用,家人又未对此引起重视,极易留下火灾隐患。
向老人讲解基本逃生技能
平时应多讲解家中用火、用电以及吸烟、点蚊香等的火灾危害性,加强老人的火灾防范意识;要告知老人发生火灾时,切忌贪恋财物,不要盲目救火,应迅速逃生自救,并及时拨打119报警。
留守儿童
教会孩子养成防火好习惯,教孩子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不玩家中的打火机、火柴等火器,不玩煤气灶、插座、电器开关等危险物品。
教孩子学习防火和逃生的安全知识,争取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教会孩子报火警,教会孩子认识消防标志和消防设施,要保护消防设施、不能堵塞消防通道。
收好家中危险物品,避免孩子触碰,收好家中的打火机、杀虫剂、剪刀、热水壶等易燃物品和危险物品,妥善保管药品,不要放在孩子能触碰到的地方,以防发生危险。
留意家中危险区域,要格外留意家中的门窗、阳台、柜脚等可能对孩子产生伤害的危险区域,安全无小事,家长多留心!
时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要时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要靠近火源、热水等,以防烫伤,不要随意触碰电线和电器,更不能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戒指、铁环、钢圈卡手,栏杆卡头,下水道卡腿,不在阳台或飘窗玩耍,不在河边、水塘等区域玩耍,以防溺水,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远离拥挤场所,避免拥挤踩踏。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很危险、不能做。
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早晚按时作息,不要熬夜,正常作息能带来健康的身体与积极的情绪。多与父母、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保持心理健康安全,有问题及时请求大人帮助。
残障人士
残疾人群要多记、多存几个紧急求助电话,一旦遇上险情,可及时将求救信息向外传递。
提前购买一个铜锣,和家人邻居打好招呼,遇到火灾,可敲击铜鼓或呼喊求救。
准备防烟逃生面罩、应急手电等必要器材,即便一时无法逃脱,戴上面罩也可为救援提供时间。
可就近放置一桶水,方便火起时及时扑灭,也可将水浇湿被子或者将床单浸湿捂住口鼻,既可阻止火势向身边蔓延,还可避免窒息。
残疾人群要熟悉工作生活环境,提前计划逃生路线,记住安全出口,以便遇到火灾时快速逃生。
预防火灾 | 从我做起
关爱生命
加强弱势群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不让鳏寡孤独者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转发就是救助
让更多社区、志愿者和邻居看见
一次敲门、一个报警器、一份清单
就能挽救生命
愿每一盏孤独的灯火都能平安长明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