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三月三讲究多,提醒大家:1不碰,2要吃,3要沾,老规矩要懂。三月三是我国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三月三也是部分少数民族们的情人节,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法定假日。
可见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三月三这天在当地也是有不少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俗的,承载着祛邪祈福、迎春纳吉的深刻内涵,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老规矩要懂得。下一起来探个究竟。
1不碰——守护阳气,敬畏自然
不乱碰别人的肩膀
古人认为人体双肩及头顶有“三昧真火”(阳气),尤其肩膀是“守护灯”所在,随意触碰可能“扑灭阳气”,招致病邪。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亦有“肩头火旺,邪祟不侵”的说法。放到现在的科学解释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季乍暖还寒,人体阳气初生,触碰肩膀易引发紧张不适,符合中医“春捂护阳”理念。如广西瑶族至今保留“三月三不拍肩”的禁忌。
2要吃——食补养生,五行调和
要吃艾草鸡蛋
艾草古称“地阳草”,《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以禳毒气”。鸡蛋象征混沌初开,艾草煮蛋寓意“阴阳调和,驱寒除湿”,农历三月的艾草也是鲜嫩的时候,可以常吃,尤其是体寒的女性朋友。艾草含挥发油、黄酮类物质,搭配鸡蛋蛋白质,可增强免疫力。如湖北蕲春地区至今流行“艾蛋汤”,用于春季防流感。
要吃五彩糯米饭
三月三尺五彩糯米饭是必不可少的,五色对应五行(红-火、黄-土、黑-水、白-金、紫/蓝-木),《岭表录异》记载岭南人“以枫叶染饭,三月祭祖”。壮族“乌米饭”用密蒙花、红蓝草等植物染色,象征大地回春、五谷丰登。天然色素含多酚类抗氧化成分,糯米补中益气,适合春季升发阳气。2011年,广西“五彩糯米饭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海南和广西地区的五彩糯米饭都是很这个节日里增添色彩。
3要沾——天人交感,祈福禳灾
要沾柳枝
古俗“三月三戴柳圈”,柳枝谐音“留”,且柳为“鬼怖木”(《齐民要术》)。唐代长安有“曲江柳枝拂面”习俗,寓意留住春光、驱疫避瘟。现代可插柳于门,或编柳环佩戴。也是图个吉利的做法,有条件可以安排起来哦。
要沾水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上巳日取桃花露洗面,除晦增颜”。古人认为三月三露水凝聚天地精华,浙江绍兴仍有“采荠菜花沾露水擦眼”的明目习俗。当然这也要是干净的露水哦,被污染和脏的不可以哦。
要沾酒水
源自周代“祓禊”仪式,用草药酒洒身祛病。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即上巳风俗。现代可饮菊花酒、桃花酒,或用酒轻点额头,象征“去旧迎新”。不可贪杯,这种做法也是图个吉祥的。
Lily美食谈碎碎念:
以上就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民间传统习俗和饮食习俗,老传统传下来自有其中道理,而且正因为这些老传统也让这节日增添更多色彩和韵味。这些习俗并非迷信,而是将自然规律融入生活的文化编码。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三月三的种种讲究,正是引导人们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古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