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南门居民区地处老城核心区域,有商品房、售后公房、廉租房、宅基地房、公寓房等多种房屋类型,人口密集、设施老化、居民业主诉求多元。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南门居民区以“南事找我”协调议事平台为支点,撬动居民自治活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探索出一条“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服务不缺位”的善治新路径。
依托中山街道党建引领“多格合一”体系,南门居民区细化了7个“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问题上报与快速处置。例如,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茸南苑小区路面塌陷,通过“南事找我”平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物业、业委会、职能部门,仅用48小时便完成修复,居民称赞“效率比想象中快得多”。这种“巡查—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南事找我”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组建由党员骨干、结对律师、综治队员、社区民警等组成的邻里调解团。他们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综合运用法、理、情多种手段,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近期,茸南苑小区的一名居民遭遇了因楼上邻居门窗未妥善关闭而导致的漏水问题,该情况已致其家中墙壁严重受损,需要赔偿与维修。在双方初步自行沟通未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该居民遂向居委会求助。随后,“南事找我”调解员积极介入,凭借专业的调解技巧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成功促使楼上住户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最终同意承担维修责任。
“南事找我”平台通过定期召开社区议事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这种“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也促进了社区矛盾的化解和辖区的治安稳定。
“我们老年人想有个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该找谁呢?”几名老人在社区意见箱留下心愿纸条,南门居委会随即启动“民生微实事”程序,通过“南事找我”平台,联合业委会、老年协会和志愿者开展三轮方案评比,最终将闲置的物业用房改造成"幸福小屋"。如今推开"幸福小屋"的门,室内宽敞明亮,折叠梯、手推车等各类便民工具排列整齐,居民们聚在一起唠唠嗑,归属感更强了。
“南事找我”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解决居民纠纷上百起,协商通过社区重大事项20项,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未来,南门居民区将继续深化“南事找我”平台的运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探索更多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居民需求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南门居民区成为更加和谐、美好、宜居的幸福家园。
供稿:中山街道分中心
编辑:王红霞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