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方面曝光出与乌克兰新的资源协议,这也让美国对乌克兰的资源掠夺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根据近期披露的协议草案,美国对乌克兰矿产资源的控制权要求已远超外界预期。协议不仅涵盖石油、天然气、稀土等所有矿产资源(包括未勘探矿藏),还要求乌克兰将资源开采收入转入由美国主导的基金——该基金董事会5人中3人为美方代表,且美方拥有“完全否决权”。



更关键的是,协议规定美国可“优先购买”开采资源,并有权将基金资金兑换为外币转移至境外,而乌克兰需自行承担开采成本。此外,美国将2022年以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视为对基金的“贡献”,并要求乌克兰全额偿还这些援助及4%的年利息。面对这样的霸王条款,据彭博社3月29日报道,乌克兰要求美国修改新的地下资源协议,包括承诺增加美国投资。



显然,乌克兰方面是不同意美国推出的新协议,而他们之间存在争议的焦点在于:

1. 主权让渡与经济殖民化:协议未设期限,修改条款需美国批准,意味着乌克兰永久丧失资源自主权。

2. 安全保障缺失:尽管乌克兰以资源换取援助,但协议未提及美国对乌安全承诺,加剧乌方对“被抛弃”的担忧。

3. 入欧道路受阻:欧盟对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有严格要求,若协议签署,乌克兰可能因经济主权丧失而被欧盟拒之门外。



那乌克兰必然会选择反击,但泽连斯基也无异于是在玩“钢丝绳外交”。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乌克兰正试图通过外交博弈争取喘息空间。3月29日,乌方要求美国修改协议草案,并紧急与美国法律专家举行视频会议,重点质疑以下条款:

军事援助“债务化”:泽连斯基多次强调,美国援助不应被视为需偿还的债务,否则将导致乌克兰财政崩溃。



资源收益分配不公:原协议要求乌方将资源收入全部转入美国控制的基金,而新草案进一步要求美方优先提取利润,乌方仅能在“偿还债务”后获得剩余部分。

欧盟兼容性风险:乌副总理斯维里登科警告,协议可能违反欧盟关于成员国经济独立的规定,要求美方调整条款以保留入欧可能性。



然而,泽连斯基的谈判策略充满矛盾:他一方面批评美国“不断更改条款”,另一方面又表态“不希望美方认为乌方反对协议”,显然试图在不激怒美国的前提下争取利益。这种“钢丝绳外交”既反映了乌克兰对美援助的依赖,也暴露了其战略自主性的脆弱。那么泽连斯基在与美国的抗争当中无论如何都是处于被动局面,只不过签了这样的协议,泽连连斯基将会背上出卖乌克兰的罪名。



对于美国来说,我们自然都能看得明白,特朗普是一个商人,不想干赔本儿的买卖。拜登时期的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太多的资金和武器,特朗普想要收回这些成本,又要拿乌克兰的资产、矿产资源做抵押。与此同时,也可以打压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毕竟乌克兰无法加入欧盟,就会让欧洲始终处于分裂与内斗当中,从而让欧盟无法形成合力,只能选择继续抱紧美国大腿。



而更让乌克兰恼火的就在于,美国的新协议根本就没有给乌克兰做任何安全保障,尤其是乌克兰心心念念的想要加入北约,我没有在该协议当中有任何提及。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卖国条约,不仅仅换不来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进入欧盟的梦想,而且还将乌克兰的未来彻底断送。你说泽连斯基能轻易同意这种霸王条款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乌克兰能否扛住美国压力呢?乌克兰无非是面对三种可能的结局!当前局势下,乌克兰的谈判空间极为有限:第一种. 妥协签署:若美国以中断援助施压,乌克兰可能被迫接受部分条款,但主权让渡难以避免。

第二种,僵局持续:泽连斯基可能拖延谈判,等待美国大选后政局变化,但风险在于特朗普可能进一步升级施压手段。

第三种. 转向欧盟求援:乌克兰或尝试争取欧盟以“入盟承诺”为筹码向美国施压,但欧盟内部对乌支持已现疲态,成效存疑。



因此,乌克兰的挣扎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强权政治下,小国往往不得不在“主权”与“生存”之间做出选择。乌克兰错就错在不该充当美国的棋子,没想到美国会突然变卦,而自己却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牺牲品。随着美国抛出新的资源协议,这也意味着泽连斯基越是反抗,乌克兰将失去的越多。乌克兰已经注定了难以摆脱“棋子”的命运,这场协议博弈的结局,已经注定了乌克兰没有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