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朋友:)又是一年 3 月 30 日,
新一届“零废弃日”全国倡导活动来啦。
“零废弃”这几个字,
听着有点让人提不起劲儿?
NO NO NO!这一届年轻人不想说话并用行动大大地翻了一个白眼
时代早就变了,
大家也早就用新眼光开始看“零废弃”了!
2025 年,万科公益基金会携手 BottleDream 研究了
Z 世代零废弃生活最新趋势。
*延续 2021 年提出的“Z世代”重新定义,Z 是 Zero 的首字母,代表“零废弃”,“Z世代”是对所有关注、愿意尝试及正在践行零废弃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的统称。
我们采用【定量广角镜+定性显微镜+全球望远镜】多维研究视角,在今年“零废弃日”到来之际,发布全新《零废弃推动力报告》!
来看看年轻人都有哪些不走寻常路的「零」机一动!——
假如提升 Z 世代的“零废弃”意识有封神榜的话,胡歌要记一大功!
就在去年,胡歌发起了一档环保综艺《一路前行》,领头“琅琊榜三人组”上山下海捡垃圾,还努力救助误食海垃圾的海豚花花。
生态艺术家韩李李老师是这档环保综艺的嘉宾。为了纪念最终不幸去世的花花,她带领胡歌他们一起用沙滩上捡到的垃圾制作成了花花造型的快闪装置,也带动了游客参与净滩行动,同时还将捡到的塑料瓶盖通过粉碎、热压,重新制作成海豚挂件。
这次研究,我们也访谈了与胡歌合作倡导“零废弃”的韩李李老师。
明星效应以外,我们发现【网红】在提升公众的可持续意识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起口号式的倡导,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博主们在零废弃相关内容的传播上都非常注重日常实用性,找到大众爱看、想看的方式:
1 个小罐子,让“零废弃”无比具像化
她们都挑战用一个小罐子( 16 盎司,大约是大杯奶茶的容量)装下自己的生活垃圾(有人卷到了 5 年垃圾都装得下!)
消费主义的“买买买”太俗气了,
轻盈生活让我美美“修仙”
“零废弃”让自己只减少了垃圾,没有降低甚至反而提升了生活品质
咱中国也有自己的零废弃版“泰勒·斯威夫特
——“壹个袋子”苏一格
大部分人行动的动力来自于给生活带来实际的好处与影响,其次才是环保。
对比《2021年Z世代零废弃生活》(以下简称《2021年报告》)的调研洞察,我们发现除了省钱和环保,零废弃行动给生活品质带来的提升成为新的动力:
66%
因为没米,年轻人开始研究省钱野路子(省钱,降低生活成本)
65%
才不是没苦硬吃,断舍离是我终身浪漫的开始(让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质)
62%
地球是场大型的 RPG 游戏,不能给“外星人”留下追踪我的痕迹(为地球做点实事、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零废弃行动牵涉到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和回收,而 Z 世代的零废弃行动也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跟 2021 年时的研究呈现一致趋势:
这一届年轻人,玩起了“智性脑消费”:
超过 5 成(51%)Z 世代能做到在购物前列清单避免过度消费;超 4 成(41 %)的人购物时会优先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
在重复使用上,超 4 成(46%)Z 世代会修复损坏物品而非直接丢弃、超 3 成的人会转赠 / 转卖不需要的物品(38%),将旧物改造为其它用途(37%)
“零废弃”的具体行动也玩得越来越“花”。
《2021年报告》中较少提及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用厨余垃圾堆肥、参与零废弃相关的公益活动等零废弃行动,此次调研呈现新的变化:
35%
能做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42%
能做到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26%
会“用厨余垃圾堆肥”
24%
会参与零废弃相关的公益活动
我们还找到了些让年轻人觉得“零废弃”还挺带劲儿的例子:
嚯,每天跑步经过的公园长椅,居然是我扔掉的牛奶盒,咱高低也要坐坐看。
哟,雍正爷还曾经两次下旨发起“光盘行动”,一般人可都不知道。
虽然有不少人在行动,但零废弃行动对于当下 Z 世代来说,是“额外的付出”
我们让 AI 来锐评一下阻挡年轻人“零废弃”多多动起来的障碍:
槽点一:便利性?不存在的!
外卖筷子多到能开宗祠,塑料包装比前任还难摆脱,垃圾桶分类比高考数学卷还复杂。年轻人左手环保 flag ,右手被资本按头用一次性,活得像个精神分裂的松鼠,囤完垃圾又忏悔。
超 6 成受众认为阻碍零废弃行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便利性:如缺乏便利的回收设施与渠道、缺乏便利的一次性用品的替代方案(61%)
槽点二:激励?用爱发电警告!
垃圾分类攒功德,自带杯省三毛,在打发谁呢。想要鼓励更多人玩转“零废弃”这个地球游戏,总得多多来点给力奖励。要不开发“功德值兑换奶茶券”系统,毕竟菩萨也得靠香火续费。
超 4 成 Z 世代认为阻碍零废弃行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激励措施(42%)
近 4 成 Z 世代认为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38%)阻碍了其采取行动
这届年轻人不约而同爱上很旺自己的“抠门小技巧”:
习惯把吃完的果核留下来水培,不知不觉就有了自己的一片小森林(买一次性鲜花的钱省了✅)
加入“ 2025 不买衣服挑战”,除非问了自己十遍都很想买的衣服,否则就让它购物车积灰!
爱上“收破烂”:喝奶茶也要把袋子杯子留下来,说不定哪天就有用武之地
从今以后,我的英文名就是 Coco(抠抠)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变,是 Z 世代不知不觉在“零废弃”上的“习惯成自然”。
相较于《2021年报告》中仅 18%的身体力行实干派在生活中养成了零废弃的习惯,这一数据在本次调研中有所增长。
Top 3 最多 Z 世代养成习惯的零废弃行为包括:
51%
优先选择可长久使用的耐用品
34%
垃圾分类投放
27%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个体的努力以外,“零废弃”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系统的完善。
放眼全球,各地往往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以及持续的支持,让不同阶段的行动被清晰指导、成果可见,以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
报告收录了世界各地案例,包括:
在“零废弃”这件地球大事上, Z 世代越来越愿意“高调一点”,扩散影响力范围。
无论从意愿上还是行动上,当下Z世代扩散零废弃影响力的水平较之 4 年前的数据有所提升:《2021年报告》显示,当时仅有11 % Z 世代对“零废弃”的认知水平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在行动以外会主动发声,有一定的声量。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Z 世代在扩散零废弃影响范围的意愿上存在不同层级:
24%
认为个人能力有限,做自己能做的就好了
58%
希望影响家人和朋友
55%
希望可以在社区/学校/职场等更大范围内扩散零废弃的影响
64%年轻人已经在采取行动扩散零废弃的影响,在扩散影响的途径上:
74%
超七成选择从生活小事影响身边人
64%
开始在社群里通过分享经验/参与活动影响更多人
37%
选择当零废弃相关公益项目的志愿者
35%
通过写文章、拍视频等传播零废弃理念
又不是什么大明星,素人发声有用吗?
听听来自TA们的多年实战真心话——
所以你看,Z 世代没法被“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苦口婆心式说教打动,却可以在日常生活里“零”机一动——从心动,到行动,习惯成自然,再到影响身边的人。
我们也由这次研究梳理出零废弃推动力【意识-行动-习惯-影响】四阶链路全景图,期待与各界力量共同推动零废弃生活新篇章的开启。
希望借由这份《零废弃推动力报告》,让更多人看见:
“零废弃”,可以不是“苦行僧”式的环保,它可以是更有趣、更自由、更酷的生活方式
它可以不是被动接受的要求,而是Z世代自己创造的文化
生活里的“零”机一动,真的可以“万事 OK ”!
⬇️ 扫码下载完整版报告 ⬇️
文件稍大 大概等待 20 秒哦
报告背景
为加强公众对零废弃理念的理解,万科公益基金会、零萌公益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自 2018 年共同发起“零废弃日”这一全国性公众倡导活动,以往在每年 8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自 2024 年起,与国际零废物日同期(3 月 30 日)举办。
2025 年 3月 30 日,是第八届“零废弃曰”,本届零废弃日以「“零”机一动,万事OK」为主题。著名演员@胡歌、@陈龙与环保艺术家@韩李李再度相约零废弃日,变身「零废弃生活倡导人」,携手壹基金零废弃项目爱心大使@张云龙,邀请你一起通过"零"机一动的创意,践行零废弃理念,解锁万事 OK 的可持续生活。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 2008 年经民政部、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由民政部主管。作为具有官方认证资质的公益组织,基金会于 2017 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并于 2021 年末通过民政部专业评估,获评 4A 级全国性社会组织。
自 2018 年以来,万科公益基金会以“面向未来,敢为人先”为理念,关注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议题,以可持续社区为目标,推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
2023 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开启了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聚焦碳中和社区示范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以生物多样性作为亮点,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担当促进国际社会有效合作的先锋力量,使每个人都成为美好生活的行动者。
BottleDream 是一个推动年轻人关注社会与环境议题的文化品牌,是一家共益企业(B CORP)。
我们擅长联结不同文化圈层的品牌、合作伙伴与年轻受众,通过多媒介、跨圈层的内容生产和文化表达,激发年轻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行动,以此共建一个更可持续更包容的未来。
文件稍大 大概等待 20 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