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海原创舞剧《雷雨》开始了京城首秀,以曹禺先生经典剧作《雷雨》问世90周年纪念特别版亮相北京保利剧院,接受北京观众期待已久的检阅,共同完成一场极富诗意的舞剧式的奔流与传承。

舞剧《雷雨》2024年7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日前正在进行首轮全国火热巡演中,先后抵达南京、武汉、苏州、扬州、长沙、郑州 6 座城市,不断引起当地观演热潮,取得了不俗口碑。此番晋京演出,于29日和30日各演一场。


该剧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南京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出品制作, 北京闲舞人工作室联合制作,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演出出品。主管单位是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和上海报业集团。

《雷雨》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不同剧种也对这部经典剧作进行过改编,在舞台上异彩纷呈。然而,用纯粹舞蹈的形式、没有一句台词做舞剧创作改编,十分大胆与罕见。29日的北京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和8位优秀舞蹈家沈徐斌、孙秋月、赵磊、黄路霏、徐立昂、朱飞、孙俊楠、范毓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青年舞者同台共舞,出色地塑造出红尘纠缠中的群像,得到寄望与要求相当高的首都观众的热情肯定。

舞剧由“侍萍凝眸”开篇,通过《闹鬼》《喝药》《混战》《贵客》《春梦》《造孽》《郁热》《困兽》等 8 场戏, 串联起一场看似偶然、实则注定的宿命。既保留了原著里八个人物的爱恨纠葛,又通过现代视角对原有文本予以重新构架。


在总编导赵小刚看来,八位舞者同台构筑群像大戏,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浓墨重彩的笔墨,以此引导观众深入体察每个角色的情感堆叠。 在结构上,舞剧《雷雨》有两大创新点: 一方面,以“侍萍视角”统领全剧, 通过首尾呼应的“命运回环”,突破了原著线性因果的叙事逻辑;另一方面,采用“以舞带戏”推进叙事,让观众看到由舞蹈本身穿透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映现。剧中强烈的戏剧性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的舞段连缀得相得益彰,展现出人物难以抗拒的命运和复杂丰满的内心激情。

纵观全剧,“以舞带戏”的创作理念得以完美贯彻。八位主角“肢体语言”的表达,更加贴合曹禺《雷雨》的内心深度与性格特质,8场戏以及序幕和尾声的各个桥段,都出现了自然的铺陈和高度的默契,时缓时疏,气场强烈,每分每秒都在紧紧抓着观众的心。配以堪称顶尖的音乐旋律和舞美灯光,使得舞者们的表演在精准演绎原著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走向了丰富和细腻,具备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与命运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关鹏教授创作的舞剧《雷雨》的音乐,将西洋弦乐、响乐、打击乐、中国古琴、电子音乐等完美融合,不仅是舞蹈呈现的背景陪衬,更是全剧八个主要人物的灵魂外化,是复杂情感和悲情故事展现的有机部分,是韵律讲述的“可听故事”,是中国舞台“以乐代舞”的独特美学。

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打造的制作出品类的专属品牌,“东艺制造”以“又红又火”为愿景,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坚守作品符合主流价值观、传递真善美的同时,在作品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上很下功夫,以一流作品经受演艺市场的考验。舞剧《雷雨》就是这种创作态度下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东艺制作出品的第六部作品,先后荣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2025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美设计入选2024第比利斯舞美双年展的作品,以豆瓣评分8.5、大麦9.0分的佳绩,印证了“东艺制造”从地方剧院原创剧目迈向全国性文化标识的进阶之路。

东艺总经理雷雯表示:“舞剧《雷雨》以致敬经典为初心,创新性地将经典文本转化为适应时代审美与精神需求的美学舞台,展现了‘东艺制造’不断发展的审美个性。东艺将以向社会和世界传播优秀文化传统的担当,持续释放一流的艺术创制主体的品牌标识,并计划将《雷雨》打造成首部东艺输出海外的作品,让更多中国优秀剧目走向世界,折射上海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风貌与底蕴。”

原标题:《上海原创舞剧《雷雨》京城成功首秀,舞剧艺术完美呈现文学经典》

题图与文内照片: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樊江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