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秋天那一个个
香甜清脆的昌平苹果吗?
为了收获这些个大汁甜的大苹果
昌平种植专家和果农们
可是从春天就开始忙碌了哦
这些外观口感俱佳的昌平苹果
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呢?
种苗是林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今年年初
由区园林绿化产业促进中心
推进建设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正式投用
在这里,实验人员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对植物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这一过程不仅加快了种苗的繁育速度,更有效解决了传统繁育方式中存在的周期长、效率低、品种单一、易带病等问题,为本地苹果产业拓展优新品种提供有力的育种技术支撑。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简称组培室),记者看到,实验人员陈新慧正专注地在超净工作台前操作。她熟练地使用植物所需营养物质和超纯水严格配备培养基,将种苗密封放置进培养瓶后,又开始对比观察不同培养瓶内的种苗长势情况。
培养种苗过程中,实验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确保种苗的健康生长。他们每天都会仔细观察种苗的变化,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我们对全国各地的优良苹果种苗进行引种观察,将选出适合在昌平种植的品种和砧木进行快繁,批量生产,作为优质苗木储备,确保昌平区林果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陈新慧介绍。
“我们在给果农提供苗木时,一方面要脱毒,另一方面要避免新栽果树重茬的问题,因此我们着力开展组培室项目,选用抗重茬能力比较强的砧木,并且对抗重茬、抗性强的脱毒苗木进行扩繁。”区园林绿化产业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世升表示,通过持续培育,希望能为我区下一步大面积改良果树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不仅如此,组培室还为优良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我们发现优良品种后,除了进行快速扩繁,还可以把种质资源安置到组培室,作为重要的资源保存下来,未来再根据需求进行扩繁。”区园林绿化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史东霞介绍。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果树新优品种引进观察示范区
苹果脱毒砧木采穗圃等
一批新式科研生产基地陆续建立
为我区林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除了育种,科技创新贯穿于我区林果业生产耕、种、收各个环节。水肥一体化系统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实现精准灌溉。智能防灾减灾设施利用雷达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预测冰雹等极端天气并开启防护装置,有效降低减产损失。气调保鲜库的先进制冷保鲜工艺,能够有效延长农产品保鲜期……随着一系列现代技术的应用,我区林果业生产方式正在加速转型,朝着更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崔村镇真顺村,新质生产技术广泛应用于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的建设当中。2000亩的果园内,主要种植富士、国光、王林等大众喜爱的优质苹果品种。通过智慧果园数字化平台,管理者利用农业物联网、遥感等技术,实现对果园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根据果树的长势情况,果农可以系统操控水肥一体机,灵活调配供给的水肥量。而果品种植中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如今也可以通过绿色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来治理解决。
集智慧化、标准化、规模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果园种植新模式,改变了过去果品品质参差不齐、资源损耗量大等问题,真正实现增产增收,优果率大幅提升。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崔村镇打造“京郊苹果第一镇”注入创新力量,也为全区林果业整体培育水平提升提供样板参考。
近年来,昌平苹果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区新优特色品种开发,樱桃、葡萄、桃等水果也正朝着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型。作为林果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花卉产业也是我区种业核心技术的代表,我区花卉生产单位积极选育研发300余个乡土花草品种,陆续面向市场推广,昌平花卉产业逐渐打破种业垄断,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深化林果业科技研发,进一步拓展组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优质本地化种源在我区扩大种植。同时持续加大对林果业科技设施的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林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区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昌平视频号,欢迎关注~
记者:李佳硕
视频:王一杭
部分图片来源:鬼微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