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0日讯 1965年出生的亓会峰是一名拥有35年党龄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光荣履职17载的泰安市、岱岳区两级人大代表。多年来,他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实施村级重大事务“首议制”和“票决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赢得民心,解决群众困难,传递百姓心声,带领村民摸索出一条符合全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让郑家寨子村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丰收。
“一地生四金”的组织丰收
2014年,作为区人大代表的亓会峰在走访群众时发现,当时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经商打工,只有老年人在家,土地出现了撂荒。为了解决土地利用率低、村民收益少的问题,他带领党员干部分片逐户地做村民工作,泥土沾满了双脚,汗水浸湿了衣襟,最终用诚意打动村民,带头流转土地,创办了党支部领办的慧鑫农作物蔬菜合作社,坚持“村民共建、民主决策”原则,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他以党建为引领,把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合作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农民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机融合,让村民在合作社既当股东又能领分红,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土地入股得“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村集体获“公益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实现了“一地生四金”,不仅让村集体和村民赚得盆满钵满,群众乐开了花,更获得了群众的极大信任,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体村民通过“票决制”集体决策,每年将慧鑫合作社年收益的10%列入村集体公益金、30%列入村民分红、60%列入村民再入股资金,以此循环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带动村集体增收65万元,解决村内及邻村剩余劳动力150多人,实现村民务工收入3万多元。郑寨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主村、富裕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两园一区”的产业丰收
为破解传统粮食种植收益低、改变农民种田不赚钱的现状,亓会峰带领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积极走出去,到外地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思路,并用心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态基地+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农业生产引领农业休闲,以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聚集,依托“汶阳寨”党建联盟品牌,注册了“泰山汶阳寨”商标,规划建成泰山酥梨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汶阳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汶阳寨生态休闲旅游区“两园一区”,打造“农村+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汶阳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冬暖式温室大棚39个,发展反季节无花果260亩、草莓150亩、线茄50亩、良田500亩,形成了以无花果基地、草莓基地、寨芹基地为龙头的项目集合体,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济南、青岛、临沂等大中城市,其中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无花果已形成江北最大无花果基地。
闲不住的亓会峰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再次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商议,以“两园”为核心,依托樱花大道、埠东岭扬水站、胜利渠渠首文化、牟汶河风景,精心打造了汶阳寨田园综合体生态休闲旅游区。风景怡然、休闲舒适的生态休闲旅游区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两园”的瓜果采摘收入达10余万元,“两园一区”的建设让郑家寨子村找到了产业发展的“主心骨”,更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增厚了村集体的“家底子”。
“房前屋后”的美景丰收
富起来的一些村民乱搭乱建曾一度成为广大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亓会峰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对全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统一实施面积225平方米的一户一宅制,村居院落整齐划一,规划完成后旧村复垦新增土地215亩。为了切实保障群众交通道路通行方便,村集体先后投资400万元高标准铺设了20米宽的沥青柏油路面的中心大街,10米宽的环村道路,形成了总计16000米“三纵十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投资30余万元在主要干道和群众庭院门口栽植樱花、紫叶李、法桐、月季等绿化苗木10000余株,每到春时,中心大街的樱花绽放枝头,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吸引了众多城里的游客纷纷前往打卡拍照,俨然成了一条网红街;投资120万元安装了全围栏墙、电动大门7处、视频监控16处,实现监控无死角、主要街区全覆盖;投资460万元对全村低压线路和自来水进行改造,实现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网络通信服务设施入户安装率达到90%以上;投资3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照亮了村民晚上出行的路,更照在了群众的心坎儿上。
生活富了,道路美了,如何保持好环境卫生成了现实问题。亓会峰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实行村干部责任包片网格化管理,配备了垃圾桶50个,购置洒水车1台,雇佣环卫工3名,大力实施综合环境卫生“三个三分之一”考评机制;积极推进“一池、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先后完成改水、改厕265户,完成煤改电265户,污水管网改造工程265户,形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护机制。焕然一新的郑寨子村的村民幸福感满满地说:“我们村和以往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居布局合理,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清爽开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既有农村的乡村风貌,又有城市里的基础设施,生活真是比蜜甜啊!”
“聚凤引蝶”的人才丰收
俗话说:“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成为泰安市人大代表的亓会峰,为了使郑寨子村更加充满后劲和活力,充分利用在市人代会上结识的教科文卫方面代表的有利时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清明同志兼任村事顾问,帮助村两委高标准谋划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美丽兴旺乡村。借助李教授的“引才”效应,亓会峰做起了“聚才用才”的文章,强化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近年来先后吸引返乡创业农民人才9人,其中返乡创业能人贾涛利用自己在日本打工期间掌握的草莓栽培采摘技术,投资100余万元,先后建成6个草莓温室大棚,安置村内剩余劳动力20余人就业,带动了村庄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创业能人孔德胜,成立泰山金银花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900多亩,分别种植酥梨、金银花、核桃树、槐树等苗木,帮助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5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吸引培养了医生、教师、新型农民、致富能手等各类乡土人才20余名。
文明之花处处结出硕果,强富美优的郑家寨子村是无数人向往的田园居所,每逢暑期期间,本村和周边村居放假返乡的大学生纷纷报名争做志愿者,主动开展暑假托管和“幸福食堂”的志愿服务,辅导中小学生学习、做家庭作业,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照顾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与他们聊聊天、拉拉呱;农忙和周末假日时,也会有一些城市志愿者纷至沓来,深入郑家寨子村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事实践,帮助把村合作社丰收的西瓜、无花果等部分瓜果蔬菜无偿发放给村内困难户和低保户,诚信美德、文明和谐和健康生活的文明之花在村里竞相绽放。
“幸福画卷”的文化丰收:
作为泰安市人大代表的亓会峰深知,乡村致富路上不能没有“文化致富”。为了提升村里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投资360万元建设了涵盖汶阳寨会客厅、文化戏台、塑胶篮球场、喷泉假山休闲区、溯源长廊等高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同时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和大型室外电子屏,每天饭后有不少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聊天、健身,好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置了文化书屋及五大便民服务室,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弘扬美好乡风,聚力乡村文明,郑寨子村通过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制定了《村规民约》,传承了家训好风尚。在道德风尚、移风易俗、社会治安、赡养老人、优秀学子奖励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效化解了家事矛盾、邻里纠纷,实现了邻里和睦、孝善养老。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村里还专门举办一场“我们是一家”的迎新春大联欢,表彰优秀党员、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诚信爱心之星、致富带头人及遵纪守约先进个人,广泛传播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在郑家寨子村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亓会峰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协同发力,用辛勤劳动和付出深刻诠释“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永远在路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如今的郑家寨子村,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农业生态产业园结出春华秋实的硕果,一幅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徐徐舒展开……在亓会峰的带领下,郑家寨子村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阔步前行,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村集体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泰山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通讯员 肖玲 朱元旺 泰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