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三月初三

暮春之约

不负好时光


洛阳上巳之日,女子用荠菜花蘸油,念着咒语把它洒在水上,如果水面上出现龙凤花卉的图形就会吉利,这叫“油花卜”。

祓禊(fú xì) 起于汉成帝时。三月上巳日,官员和百姓都在东流的水上举行“祓禊”。禊的意思就是“洁”,在水中把自己洗干净,“巳”就是“止”的意思,驱走邪恶的疾病,祈求福气到来。

三月上巳那天,朝廷在曲江赐宴,市民在江边祭祀、喝酒,践踏青草,叫作踏青,侍臣也在这一天向皇上呈上踏青的鞋子。王通叟词中说:“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唐代规定,上巳日举行祓禊,赐给侍从之臣细柳圈,并说:“戴上它驱除一切虫毒和瘟疫。”现在小孩清明节戴柳圈,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周公规定,上已这天女巫要在水上修禊。郑国规定,上巳这天在溱(zhēn)、洧(wěi)二河祭祀,拿着兰花为死去的人招魂续魄。流觞兰亭的曲水流觞并不始于兰亭。周公在洛邑时,就利用流水送酒,所以《诗经》中有“羽觞随波”的句子。

——明·张岱《夜航船》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

女日观乎?士日既且(cú),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訂(xū)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訂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河名。

涣涣:春水盛貌。秉:执。

蕑:今名泽兰,叶微香,古人视为香草,以喻君子。全草可入药,古人常用来沐浴,并佩戴以驱邪,

既且:大意为“已经去过了”。且,通“徂”往。

且往观乎:大意为“再去看看”。

洵討:洵,实在。訂,大。

伊其相谑:互相开着玩笑。

勺药:芍药。一说与今之芍药不同,一种香草。

浏:水深而清。

殷其盈:形容人多。

春意盎然

踏青赏佳节

一起在书中穿越千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