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底的鸿蒙智行年度直播中,华为车BU的董事长余承东表示,鸿蒙智行“四界”的合作模式是因为华为拥有好的智能化技术,四大车厂在整车方面具有丰富的能力,因此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还有不少车厂想要和华为合作,但是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因此只能做“四界”。



余承东还表示,华为高阶智驾的成本较高,因此很难用在20万元以下的车型上;因此截止到目前,鸿蒙智行旗下还没有一款采用智驾的20万元以内的车型,即便是价格相对较低的新款问界、智界的车型,起售价也在20万元以上,鸿蒙智行想要推出20万元以下的车型,确实需要一个大力掌控成本的厂商。



对此,上汽总裁贾健旭在近日表示,20万元以上的车型,华为鸿蒙智行已经全面跟四个伙伴(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布局,但是20万元以下的车,余承东承认他们的成本够不到那么低;而上汽可以把这个价位填上,因为这个价位是海量,也是量最大的,上汽有成本管理能力。



华为鸿蒙智行把智驾和智能座舱的成本做下来,剩下的成本交给上汽去管理,那么华为+上汽组合的尚界一定能在汽车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据悉,尚界的首款车型是基于上汽飞凡的一款没有上市的车型打造,并且也是增程式车辆,全系列标配华为智驾(很有可能是ADS SE和ADS 3.0两个版本)。



上汽选择与华为合作,原因很简单——数据显示上汽集团 2024 年整车合计销量4,013,023 辆,累计同比下滑 20.07%;前些年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提出“车企灵魂论”而拒绝与华为合作(2021年陈虹表示,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透露,当时斩钉截铁拒绝与华为合作,陈虹是想要让上汽把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建立起来,“至少我们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再跟华为合作。”;对于这个问题,小宅认为再去争论当年的是非已经没太大的意义了,上汽首先要做的是更好的生存下去。



上汽在新能源时代的转型太慢了,并且目前还没有能够在市场站住脚跟的新能源品牌;无论是飞凡还是智己,现在的销量都不乐观,上汽虽然在新能源汽车硬件技术层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软件、智驾上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选择与华为合作,小宅认为是必然——因为上汽没有独自做好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能力,尚界很有可能成为上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新能源汽车主力品牌,如果这个品牌没有华为技术的加持,小宅认为成功的概率其实不大。



不少网友期待华为和上汽合作的首款车型卖15万元左右,但是配备华为高阶智驾,小宅认为配备ADS 3.0的难度很大,但如果华为和上汽都控制好成本,未必不能打造出这样一款车型,你们期待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