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花白玉兰已经谢幕,以染井吉野樱为代表的中樱花在降温和降雨后也显露颓势,一种充满古典气息的传统名花看准时机,准备独霸这段“空档期”的春花舞台。
它就是海棠。3月29日上午,黄兴公园内游人如织,游客被6000平方米怒放的粉色垂丝海棠吸引,挪不动腿脚。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古猗园、共青森林公园等公园内盛放的各色海棠也令游客流连忘返。
唐代《百花谱》将海棠誉为“花中神仙”,看来毫不夸张。
在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海棠有“四品”: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
之后,流传最广的海棠主要就是这四类,它们分属于海棠属(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木瓜属(贴梗海棠、木瓜海棠)。
黄兴公园的垂丝海棠。 陈玺撼摄
黄兴公园的木瓜海棠。 陈玺撼摄
黄兴公园负责人施克敏告诉记者,目前园内有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北美海棠、贴梗海棠等海棠品种,以垂丝海棠为主,占公园海棠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样的规模在上海十分少见,是杨浦区栽种海棠最多的公园绿地。
黄兴公园往年垂丝海棠花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大约能开两到三周。“今年初花比去年晚了四五天。”施克敏表示,这与冬季温度较低等有关,不过,在近日温度骤升、暖阳常伴的“催促”下,垂丝海棠在初花后加速打开,赶在周末前进入状态。
可惜的是,错乱的气候让垂丝海棠当不了多久的主角,和染井吉野樱类似,受到近期降温、降水的影响,垂丝海棠的最佳观赏期顶多持续到下周末,喜爱海棠的市民游客要抓紧了。
在诸多园林专家看来,能和风头无两的樱花“掰掰手腕”的中国传统名花,肯定少不了海棠。
海棠为人喜爱,一大原因是它喜欢“扎堆”,花开似锦,远望犹如彤云密布,被许多人视作繁荣、尊贵的象征,在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近年来,许多影视和动画作品也以海棠冠名或与海棠直接相关。
海棠还凭借对环境较强的适应性,成为上海城市绿化应用最多的花卉之一。上海绿化特色道路中的松江区江学路、虹口区新建路,就以垂丝海棠为特色,其花较同期绽放的染井吉野樱更艳丽,比紫荆更粉嫩。
海棠林的粉色更艳丽却不俗气。 陈玺撼摄
海棠林的粉色更艳丽却不俗气。 陈玺撼摄
“海棠春可赏妖娆花姿,秋可观累累硕果,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观赏兼食用植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施克敏表示,在古代,海棠是文人墨客眼中的“网红”,以海棠为主角的诗词不胜枚举。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绿肥红瘦”,指的正是花期接近尾声或已经过了花期的海棠花,陆游用“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高雅的美感,又用“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叶繁茂、与日争辉的气势。
施克敏表示,公园绿地有义务深挖、推广与海棠等传统花卉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更重要的是转化为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走心”。
黄兴公园已与控江中学合作,每年海棠文化节期间推出诗词朗诵、汉服巡游、书画展、民乐演奏、舞龙舞狮等节目,借此讲好“海棠故事”。
今年,黄兴公园还首次开设了海棠文化节的夜场,通过光影来烘托海棠的娇媚。海棠林边的主干道上,已布设多组投影灯,每天从18时开到22时,持续至清明假期前,地面上将变幻出不同的海棠图案,让市民游客首次感受“夜海棠”的魅力。
目前,黄兴公园已24小时开放。园方已增加安保、保洁力量,并增设监控、配备巡逻机器人,准备好应对大客流的预案。
戴上海棠花环的机器狗被围观。 陈玺撼摄
海棠下适合拍古装美照。 陈玺撼摄
感受“夜海棠”的魅力。
感受“夜海棠”的魅力。
原标题:《白玉兰和染井吉野樱谢幕,一种传统名花独霸舞台》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