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最后4天了,特朗普就要对印度发起“对等关税”,印度将“求助”的目光望向中国,它是怎么做的?中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近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到中印关系的时候再次对中国释放出积极信号,声称“中印两国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还会存在问题,但同时也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两国之间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竞争不应升级为冲突。

怎么来看他的这句话?首先,他口中的“分歧”,显然指的就是中印边境问题,而他认为“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说明莫迪政府是有意解决这些问题,至少态度方面是积极的;其次,苏杰生的这次表态相较于之前有着明显的区别,早前他的态度是,如果中印边境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中印关系就不会有所改善。可见,当时他是直接将中印关系与中印边境问题强行给绑定了,并且态度十分强硬;最后,这已经不是近段时间以来莫迪政府高层第一次对华这样积极表态了。在这之前,莫迪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中印两国关系,他就谈到,只有通过对话沟通,才能建立符合中印两国最佳利益的稳定合作关系。



为什么印度接连对中国释放出这样的信号?简单分析一下,其实原因很简单,除了印度目前自身的经济问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关税压力。特朗普刚上台的时候,就曾多次宣称,要通过实施互惠关税,来惩罚印度对美国产摩托车征收高达80%的进口关税。近日,他又再次点名印度,不仅强调印度是“全世界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明确指出到了4月2号,美国将如期对印度征收对等关税。算算时间,现在也就只剩最后4天了。如果美国实施对等关税,那印度的农业、汽车、医药等行业都将受到冲击,其中潜在经济损失就有可能高达每年70亿美元。在这之前,莫迪政府还试图通过积极采购美国的能源、军事装备,来向特朗普政府示好,寻求美国对其手下留情。但就目前这种情况来看,显然特朗普这就是要强逼莫迪政府买单,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便将“求助”的目光望向了中国,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以此来抵消美国关税威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中国也接收到了来自莫迪政府的“求助”信号。那莫迪政府究竟是怎么做的呢?除了上面提到,印度高层在公开场合强调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外,还有就是印度高官北上访问中国,与中国进行面对面的沟通。26号当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就与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共同主持了中印外交部官员磋商。根据外交部的通稿显示,双方会谈气氛坦诚、务实、富有建设性。另外,莫迪政府还准备通过放宽对中国人员的签证限制,取消对进口货物的一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解禁一些中国应用程序等措施,来展现自己对华合作的诚意,以此来取信于中国。

那么对于莫迪政府的这种“求助”,我们这边又是什么态度呢?首先,莫迪的这种积极表态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之前我外交部还对此表示了赞赏;其次,中印两国作为搬不走的邻居,应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冲突对抗终是不可取的,合作共赢才是最佳选择,这也是我国一直在强调的。既然莫迪政府现在有这样的转变,那就应该保持下去,切勿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