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仅剩60余天的时间,教育部已经着手开始准备2025年高考命题工作。按照规划来看,今年高考全国卷应该会有三套试题,两套给予新高考省份,一套给予新疆西藏等传统省份。
2025年全国高考和往年相比有诸多变化,比如双一流高校扩招、新增本科高校将会进行首次招生等,这些对于2025届的高三学生来说都是利好消息,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但是根据官方以及网络上的信息来看,2025年高考就会有诸多坏消息,需要引起各位学生和家长的注意。比如下面四个流传的比较广的坏消息,也确实需要了解清楚。
一、高考报名人数有望创新高
2024年高考总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结合2022年高中入学人数统计,预计2025年高考总报名人数将有可能会突破1400万。这意味着高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也会被增加的高考人数所消化。
2020年-2024年的高考报名人数都呈现正增长,报名人数年增长幅度超过4%。也正因为报名人数不断增加,网络上甚至传言复读生人数超过400万,复读生占比达到30%的说法。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高中毕业生人数没有呈现大幅度增长,而高考报名人数却明显增长,确实说明复读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
但是各位学生和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复读生,网络上关于复读生超过400万或者达到30%的比例,根本没有任何官方媒体证实,也只是部分自媒体简单计算的结果,并没有权威性可言。
比如自媒体只是将高考总报名人数减去当年高中入学人数,然后就得到所谓的复读生人数和复读生比例。这里面没有搞清楚一个根本逻辑问题,即各省公布的高考报名人数,这里面还包含有高职单招数据。
当年中考分流后,大量学生被分配到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读书,这些学生是没有被计算到高中入学人数里面。这些学生读完三年后同样可以和高中生一样参加高考,中专生也会被计算到高考报名人数里面。
因此,2024年公布的1352万高考生里面,全国高职单招以及专升本计划等占据的报名人数超过200万,复读生数量实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2025年同样也是如此,虽有所增加,但绝不会影响公平。
二、名校压缩文科专业招生
统计2024年和2025年高校撤销专业或停招专业数据,包括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985、211高校,主要都是停招文科类专业。包括管理学、文学以及教育等学科是撤销重点。
复旦大学校长更是在2025年宣布,复旦大学的文科类专业将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压缩到20%。复旦的文科类专业在全国都是属于拔尖,如今竟然都要进行转型,也是让人感到较为意外。
比如哲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都会是高效压缩的重点。文科类学生将来能填报的专业会更有限,而且名额方面也会被挤压。
因此,这样意味着文科生的高考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毕竟如今整体的就业市场对于文科类专业都并不友好,传导达到大学专业也会是同样的情况。因此,将来学生选科目时,千万不要全部都选政史地,要考虑到将来选专业。
三、“物化捆绑”已成定局
高考改革经过十年摸索,如今基本已经逐渐定型。根据各省教育厅公布的最新版高校各类专业选科要求来看,工科类专业100%都要求物化捆绑,90%理科专业要求物化捆绑。
2024年高考填报志愿阶段,大量高校物化捆绑的要求已经将大量学生打得措手不及,2025年全国各地高校都全面落实,那些只选择物理科目,而没有选择化学科目的学生,今年会更难办。
以前部分理科专业,比如统计学、大气科学、天文学等专业,大量高校都只是要求学生必选物理,对于化学科目没有要求。这种情况从2024年开始逐步变化,2025年基本都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
因此,将来选择物化生科目的学生,也就是以前俗称的传统理科生,基本能选择高校设置的所有专业,属于赢者通吃的状态。而选择其他科目组合的学生,未来的选择余地会被严重压缩。
四、师范专业招生大概率将被压缩
师范类专业招生规模被压缩,2024年高考招生时已经有眉头。比如江苏以及河南省在招收地方公费师范生方面。都大力压缩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等类别的公费师范生。
由于我国新生婴儿人数保持较低水平,未来大量的中小学有可能都会被整合,教师会出现逐步过剩的局面。比如江西省教育厅近期发布通知202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显显示,全省拟招录教师仅2146名。
这个数据相比于2024年的13344人缩减84%,江西万年县政务平台更是直接宣布停招英语老师。因此,编制资源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无论公费师范生还是师范专业都会受影响。
各地教育部门都会根据未来人口的变化,前对各类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进行预警预。因此,考虑到未来学校数量变化,公费师范生的招生肯定也会进行相应调整。
因此,这样容易导致名额被压缩,各地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或者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分数线,或许会有较大幅度上涨。这也是今年各位学生报考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形势变化,都会深深地影响到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因此,以上消息可能会对部分的学生选择,造成宏观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