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正在举行山东省内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很多人参加,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但是这些人究竟有多少能够拿到教师资格证,并且能够考上在编教师,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考教师编的人,多少会有一点想不开。
原因之一难度大,多重门槛叠加,备考成本高昂。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2025年江西省教师招聘2000多人,比2023年减少了70%!
而且从需求上来看,主要侧重于音乐体育美术,导致主科一些考生没有岗位可以报。
并且报考还限制专业对口,还限制年龄要求,甚至限于限制户籍,进一步压缩了报考的空间。
同时从学历上要求来讲,现在最起码至少要本科,而且必须是师范专业。如果说中学至少是硕士研究生,这接二连三的一个对比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第二点就是竞争性激烈
以江西省为例,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将近36万人,但是编制提供的岗位只有2000多人。
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准老师。
除了这些直接竞争的对手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考生特殊群体,在压缩备考者的空间。
公费师范生享有包分配的编制。他们的编制是一开始就会留好的,而剩下的这些考生只能跟其他人一样竞争,难度加大;
同时在一些地方的招考当中更倾向于应届师范生的身份,还有一些单位,给基层的服务者留出了一些名额,还有一些定向招聘也是如此。
所以对于一些社会考生来讲,难度无疑又增加了,报考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第三,回报率太低,待遇和付出不匹配
尽管政策当中一再强调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多地方,教师工资真的是低的可怜。
同时,目前还有一个比较严峻的状况,那就是人口数量下滑导致教师过剩,这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
北师大预测到10年以后的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教师过剩。
其他的一些地方开始提前有所准备,开始逐渐对这些过剩的老师进行分流。
费了那么大的力气,终于考上了教师编制,到最后却又被分流到别的地方,长远一看得不偿失。
不过,在当前好像除了公务员与事业编之外,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工作,这是社会的偏见,却也是事实存在的。
教师编考试当然有它的好处,比如说超级稳定、旱涝保收等等,但是很多年前的国企不也是这样吗?
所以随着时代的变化,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所以现在还在坚持备考教师资格、教师编制,甚至在家里几年不上班专心备考的,也许应该好好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