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9日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总结推广各地城市更新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济南市“一城山色”生态修复项目入选。

济南市全域共有872座山体,其中98座位于绕城高速以内,城市与山体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一城山色”景象。近年来,济南将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相结合,实施生态修复系列工程467个,形成了健康的森林群落,提高了山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新增绿地与森林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碳汇等方面效果显著,预计每年新增森林资源固碳量16万吨。将原本环境状况不佳的山体打造成63处山体公园、绿化面积1334.49公顷,连通山林绿道300公里。2024年,举办登山健步走、山林文体、自然科普、生活市集等活动90余场次,累计吸引登山人数达757万人次。积极推动“公园+”战略实施,拉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

具体做法上,济南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对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项目给予市级财政重点保障,优化“区筹市补机制,设置专项资金奖补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成功推动小姑山、龙凤山等多个山体公园的建设与运营。

济南采取“废弃矿山治理+山体绿化提升”一体化修复模式,在修复受损山体、恢复生态功能的同时,增设步行道、健身区、休憩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以重塑场地自然风貌为目标,通过地形整理、交通梳理、绿化营造等手段,提升景区品质,通过场地安全排险、缓坡地形营造、绿化种植等措施进行改造提升,重塑四季常绿、成片有型、与周边山体相融一体的自然地貌。

闪电新闻记者 李鹏飞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