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藤编文创。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五指山3月29日电 (记者李学山)一群乡村工作者的托举,25位知名艺术家的共创陪伴,15位黎族非遗手艺人的真诚表达,汇聚在一起将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3月29日上午,“我们的表达——五指山毛道乡黎族植物染&藤编艺术展”在五指山市三月三大道檀溪展厅启幕,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展览。
展览以“我们的表达”为主题,汇聚了乡村工作者、非遗手工艺人和来自多个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共创的上百件作品,其中既有平面作品,也有不少是装置作品、立体作品等。借助架空层与自然对话的展览场域,跨界作品丰富性得以呈现。毛道乡黎族植物染与藤编艺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模特展示毛道乡特色文创。主办方供图
国内知名艺术家或设计师等25位艺术家参与了共创,有多位艺术家奔赴毛道乡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了实地共创。“毛道乡阿姐们的非遗故事和乡村工作者的故事,很真诚,打动了很多艺术家,吸引大家参与共创。”本次展览策展顾问田东明介绍。
“阿姐们的作品,非常民族,又非常国际,她们与艺术家的共创,能实现互相点亮互相催化,既点亮了艺术家的灵感,也点亮了阿姐们的技艺。”本次展览艺术指导、共创艺术家薛明说,在共创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黎族手艺人洋溢的创作热情和朴素自然天成的个性审美。
展览启幕仪式上,毛道乡乡村工作者化身为模特和宣传员。一个暖场节目《染编·毛道村秀》,让身着毛道乡红运村绿萌植物大染坊的扎染服饰、手抱什托村赞雅藤编厂的藤编作品的乡村工作者,成为了毛道非遗产品宣传员和代言人,走出了不一样“明星范”。
据介绍,为了让“我们的表达”表达更充分,本次展览分为旧·时光印记、编·匠心之巧、染·自然之色、伴·艺术共生、境·自然对话、溯·故事之源、共创·市民表达、市集·手作之美八个单元的展览和互动内容,后续还将制作专门的《我们的表达》展览画册。
“无论是谁的表达,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重构非遗的打法,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让阿姐们的手艺‘出道’,让毛道乡‘出道’。这不仅是对非遗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毛道乡党委书记黄凌凤说。
市民游客选购扎染服饰。主办方供图
面对非遗传承难、产业更难的困境,过去一年来,由毛道乡一群年轻的乡村工作者托举,该乡植物染坊与藤编厂承载着黎族乡民对非遗传承的梦想,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愿望,发力探路非遗当代化、产业化的道路。此次展览正是这场探索与创新的一次集中表达。
开幕式现场举办了“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由政府代表和天津美术学院的代表薛明教授进行揭牌。该基地是染坊成立以来的首个美院实践基地,将助力毛道乡探索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共同托举毛道乡非遗文化的未来。
据介绍,本次展览的作品将持续展出3个月。毛道乡将借助展览的契机,继续探索“非遗+旅游+文创”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