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逆耳忠言”,美国跟中国打这场仗,总结下来就是“美国必败”。
为了振兴美国造船业,并与中国进行竞争,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用,最高单次可达150万美元。
【考虑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用】
对此,美国航运业、农业、对外贸易等多个行业的代表纷纷警告称,特朗普政府此举只会适得其反,严重损害美国经济。美国CNBC电视台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尚未做好准备,来赢得这场针对中国的“造船业战争”。
截至目前,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各级300多个行业协会,以及数百家企业和实体对这项政策提出了抗议。
自1月20日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便寻求提高美国的船舶制造能力,以对抗中国的造船业。在国会联席会议的演讲中,特朗普便明确提出要“重振美国造船业”“让造船业回归美国”。他表示要在白宫设立“造船办公室”,并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
【自特朗普政府便寻求提高美国的船舶制造能力】
为了实现特朗普的“宏图伟业”,今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计划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港口费。这项费用不仅适用于现有的船只,也适用于未来的船只,以及“任何至少订购一艘中国制造船只的承运商”。
若该规定最终原封不动地落地,那么这将意味着全世界98%的船只在停靠美国港口时都将被收取港口费。
本周一,美国就征收港口费一事召开国会听证会,听证会上,美国行业代表与议员们爆发了激烈冲突。美国议员们认为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家安全”,而行业代表们则指出,此举将摧毁美国的航运公司,并严重冲击美国农业,实际上有损于国家利益。
此言不虚。数据显示,全世界六成以上的船队至少拥有一艘中国船舶。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数千万吨的油气和粮食,其中中国海运企业承运美国进口集装箱的12.6%,如果最高150万美元的港口费落地,美国航线的运价将至少上涨15%到20%,而这些上涨的成本最终要落到美国的相关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头上,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数据显示,全世界六成以上的船队至少拥有一艘中国船舶】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指出,为美国提供服务的集装箱船通常每次停靠3到4个美国港口,如果每个港口都单独收一次费,这将导致大量船舶不再停靠美国港口,而是选择墨西哥或者加拿大的港口——美国奥克兰港等一些小港口甚至可能将面临关闭的风险。
美国农民受到的冲击要比航运业更大。因为农业本身的利润就不高,而且全球大宗商品的竞争近年来也日益激烈。运输成本上涨20%,美国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就会很快被打下去。
一位美国农业的行业代表在听证会上指出:“中国的养猪户们不会在乎大豆的产地。美国政府此举基本上告诉那些出口商:你们没生意了。”
【农业本身的利润就不高,而且全球大宗商品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我们不反对振兴造船业这一目标,但我们也不愿意为此牺牲美国的农业,加征港口费的计划将使美国失去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
而实际上,就算特朗普牺牲了美国的农业和航运业,也无法拯救美国的造船业。特朗普想通过保护主义来重振造船业,然而加速美国造船业衰败的,恰恰也是保护主义。
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规定,要求美国港口之间运输的货物必须使用美国公民建造、拥有和运营的船舶。而这样一个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让美国大部分货运业务推向了卡车、火车和飞机,美国目前只有2%的国内货运走海路,而在欧洲,这一比例为40%。
【美国目前只有2%的国内货运走海路,而在欧洲,这一比例为40%】
除了《琼斯法案》,美国还长期对本国海运和造船业实施补贴,但最终成效都非常有限——特朗普无非是在过去美国政府一贯的政策上再次加码罢了。
美国造船业衰落的深层原因,一是劳动力断层,船舶制造的从业者平均年龄高达52岁,极为缺乏新鲜血液;二是缺少产业链,配套率仅40%出头;三是制造和运营成本高昂,美国政府自己在报告中都承认,在美国建造并注册的船舶,其运营成本是外国船只的两倍。
针对美国造船业的顽疾,特朗普的这套保护主义政策就是“治标不治本”,更别说跟中国同行进行竞争了。有日本媒体曾指出,目前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以上。
特朗普想跟中国打一场没有胜算的仗:按照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他或许会无视社会各界的反对声音,坚持将征收港口费的政策落地执行,但最终残酷的现实会给他沉重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