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乡的公平,大姓氏大多是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一点有据可考。然而这片土地上原有的土著人口去了哪里呢?总不可能全都迁徙去了四川。依笔者愚见,如今公平的一些小姓氏,很有可能就源自土著。尽管出于生存需求,他们也曾依附于一些大姓,自认为祖先也来自江西,但笔者仍觉得这些小姓就是土著人,且有以下理由可以分析。
小泉村是公平李姓集中的地方,但其中还有一个小姓——郭姓。郭氏族人自称祖上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但这或许是为了修谱而借助名人效应,实际上,郭姓极有可能已在公平生活了几千年,属于地道的土著姓氏。从风俗和种植方面来看,他们都与众不同。比如,郭姓在二月有个独特的“二月戏”风俗即在二月春分时有社戏日,届时十分热闹,会喊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戏。公平本身有个风俗,过年后姑娘回娘家一般都在二月之后,吃圆子、粉皮也都在节后,并称这为“行人家”,而郭姓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再加上社戏这一天,用唱戏迎接姑娘们回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行人家”这一风俗彰显了公平习俗的悠久。春节元宵之后,有的甚至在二月初一之后,舅家就会让晚辈去出嫁女子家邀请出嫁的姑娘回娘家住几晚,这就叫“行人家”。这实际上是地位的显示,谁家有钱,打发姑娘时就更热闹,会用抬花抬着各种物品,一抬花的东西都是娘家陪送的,有一整箱烫皮、一百个腌红的鸡蛋、走过油锅的猪肉、半边羊肉、半边牛肉,还有一整只鲜猪,价值不菲,在旧时代这堪称天文数字。这些东西都由娘家人用抬花抬着,送给“行人家”的姑娘。姑娘家则放鞭炮、办宴席招待娘家人,场面十分热闹。这种习俗彰显了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公平留存下来的重要风俗之一。
再说种植方面,郭姓自古就有种植大兜萝卜的传统,所谓大兜萝卜,只能用来做咸菜,放入坛子里腌制。这种萝卜外表类似凤尾萝卜,但与凤尾萝卜不同,它不能炒肉丝吃,只能腌制成咸菜后早上配着稀饭食用。这种植物目前仅在公平存在,耒阳以外没有。我曾写过公平盘萝卜,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说以前永济也有,我说如今只有公平才有并且从古至今都只有公平有。这也是我认为郭姓这些小姓是公平土著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泉的郭姓四面被李姓包围,却起了一个“三口”的名字。这个名字或许没有太多特殊含义,不过是一个普通名称。说他们是土著人,目前也只是笔者的推测。另一个公平的小姓温姓,不仅在公平少见,在耒阳也极为罕见,是货真价实的小姓。温姓居住在鲁碑的大山深处。我猜测温姓也是公平的土著,可能是湖广填四川时留下的。虽然证据不足,而且温姓修谱时同样称祖先来自江西,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考虑到温姓如今在耒阳都属于小姓,更不用说在古时候了,从这一点反向分析,温姓在公平土生土长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还有一个习俗也能为温姓的土著身份提供一些线索。公平人称小煤矿为“窿眼”,“窿”和“龙”同音。鲁碑自古就有开采小煤矿的历史,温姓人说已有一千多年,这显然不合逻辑,因为迁徙到耒阳历史最久的江西曾姓也只有八百年。温姓老人称开煤矿已超千年,这明显超过了外来迁徙的时间,这似乎为他们先祖是公平土著人留下了一些痕迹。
公平的小姓远不止这些。笔者所在的村子有一百多号人,分别是欧阳、曾、彭三大姓,其中彭姓属于真正的小姓。彭姓人说自己来自湘潭,还可能和彭德怀有关系,这很可能是牵强附会,强行与名人攀关系,实际上他们的来历并无确切考证。笔者倒是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公平的土著,理由有两点:一是祖先的来源说不清,二是迁徙的时间模糊。彭姓只有几户人家,作为公平留下的土著人是合乎情理的。他们习惯把犁田说成洗田,这其中有着公平的土著文化根基,历经岁月依然存在。
公平的小姓很可能是公平的土著人,这与公平众多的大湾大村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外来人口突然增多,作为土著人,他们除了保留自己的姓氏,在其他方面可能难以维持原有的优势。当然,这也给后人考证土著人的历史留下了难题 。
来源:风说尔情
免责声明: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