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对中国的“兴趣”又上来了。法国外长前脚刚走,欧盟贸易专员后脚就到,北京的外交日程排得比早高峰的地铁还满。这背后有个共同的推手——美国。中俄友好靠美国,中欧友好还是靠美国,懂王这波“神助攻”,硬是把欧洲往中国身边推了几大步。可问题是,欧洲这次能清醒多久?



法国外长巴罗这趟中国行,带着一张写满“诚意”的清单,与王毅外长的会谈中,乌克兰战争和中欧贸易摩擦被摆上台面。巴罗上来就表态“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战”,还强调“法中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话听着耳熟?去年马克龙访华时就说过“欧洲要战略自主”,今年法国人把调子唱得更高了。

巴罗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更直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法中合作;他甚至用中文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外交辞令配上文化牌,显然是想拉近中法民间距离。

不过法国人心里清楚,光谈情怀不够,得拿出真金白银。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过去四个月暴跌60%,美国还威胁要对欧盟酒类加税,法国农业巨头急得跳脚。这时候找中国谈合作,既是自救,也是给美国上眼药。

这场会谈没白谈。双方不仅发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还表态: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跟着美国瞎折腾,自己当家作主。法国人听进去了,巴罗回应“法方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的法中关系”,还特意提到欧洲是“战略自主的欧洲”。



法国人前脚刚走,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也来到了北京。这位老兄的行程很有意思:25日在华盛顿求美国别加税,27日就转场中国谈合作。结果呢?美国那边谈判崩了,特朗普政府铁了心要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逼得欧盟委员会在声明里写满“互惠、透明、互利”,这三个词往年都是用来敲打中国的,如今倒成了求合作的敲门砖。

谢夫乔维奇嘴上说“要重置关键领域的经济关系”,实际就是来找中国当“备胎”。欧盟现在两头挨锤:美国关税大棒悬在头上,自家通胀数据居高不下,14个成员国死活不肯禁用中国5G设备——毕竟拆掉华为设备得花天价,谁也不想当冤大头。

欧洲这次转向,本质是被美国逼到墙角后的绝地反击。特朗普最近的操作让人很疑惑:一边在俄乌问题上把欧洲晾着,转头又对欧盟商品抡起关税大棒。法国干邑、德国汽车、意大利奶酪全在打击名单上,气得欧盟官员直骂“经济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预算办公室预警8月可能债务违约,美联储天天念叨关税推高通胀,经济衰退概率飙升。就这局面,特朗普还满世界挥拳头,欧洲人心想:您先顾好自家后院行吗?

半年前中欧关系还僵得能结冰。欧盟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德国绿党嚷嚷要“减少对华依赖”。结果懂王一顿王八拳下来,欧洲人突然开窍了。法国率先派外长访华,14国硬扛压力续用中国5G,连最反华的立陶宛都想回心转意了。



这剧情反转得比爽文还快。按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的话说:“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那些矛盾全是美国煽风点火。” 现在欧洲回过味了:跟着美国混,三天饿九顿;不如跟中国做买卖,好歹能保住饭碗。

要说这波操作谁最亏,还得看美国。关税大棒没吓住中国,反倒把盟友逼成对手。法国人拉着中国谈战略自主,德国人忙着扩建汉堡港中国码头,意大利重启“一带一路”合作谈判。懂王本想“让美国再伟大”,结果成全了中欧“抱团取暖”。

看看美国自家后院:债务违约倒计时、通胀压不住、两党还在为预算扯皮。美联储前脚刚警告“关税加剧通胀”,懂王后脚就加码对华制裁——这哪是“美国优先”,分明是“自杀式袭击”,川建国同志潜伏得深啊!



这场中欧互动大戏演到现在,最尴尬的成了美国。本想用关税离间中欧,反被欧洲当成反面教材;满世界嚷嚷“中国威胁”,结果自家盟友排队访华。

当年戴高乐顶着美国压力与中国建交,如今马克龙们又在复刻“独立自主”剧本。美国越折腾,中欧反而越走越近,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至于懂王,建议白宫给他颁个“最佳助攻奖”,没有他的“努力”,中国外交还真没这么热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