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台湾岛内罢免风暴,正在撕裂岛内民主根基。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势力借“罢免”之名,行“政党清算”之实,密谋通过罢免国民党35位立法机构,改变立法机构结构,重塑政局格局,最终达成一党独大的政治布局。如今,这场政治行动进入第二阶段联署门槛,罢免成案几成定局,蓝营已明确表态,将启动“全面热战”应对,全台将进入一场事关制度正义与政党存亡的正面对决。
3月26日,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傅崐萁正式宣布,只要罢免案进入第二阶段,国民党将立即启动应战机制,全台百场政策说明会同步开跑,并曝光三大反制主轴——“罢免蓝委等于罢免韩国瑜”“罢蓝等于废财划法”“罢蓝等于支持绿色戒严”。傅崐萁直言,罢免不只是针对个别立法机构,而是冲着整个蓝营来,更是对韩国瑜、对制度改革、对言论自由的一次全面围剿。这番话不仅明确划清政治战线,也揭示了民进党真正的目标:重夺立法机构宝座,推翻选后蓝白多数的格局。
这场罢免战表面上打着“民主民意”的旗号,实则是绿营高度组织化、计划性极强的政治工程。傅崐萁指出,民进党若能罢免掉12名蓝委,就可趁补选空窗期修法,降低立法机构改选门槛至“过半多数”,届时只需51席便能改选负责人。这意味着柯建铭有机会顺势上位,实现民进党对立法机构的“政变式夺权”。此举不仅违背民主精神,更等同于绕过选民用制度漏洞夺权,是对民意的最大蔑视。
更令人震惊的是,花莲县政府因协助罢免查核工作遭司法单位强办,公文未送出便遭搜索,民政人员遭约谈。傅崐萁直指,这是赖清德政府打压公务人员的“政治恐吓”,意在阻止地方政府依法查核罢免名册,制造寒蝉效应,让绿营罢免团体可以毫无忌惮“抄写名册”,而不必担心查核。如此操弄,掩盖罢免程序中的合法瑕疵,完全背离民主正义,是赤裸裸的政治清算。
面对这场绿营主导的制度围剿,国民党决定不再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以三大主轴为核心,展开“热战”反击。首先,“罢蓝等于罢韩”,民进党步步为营,就是要摧毁以韩国瑜为象征的在野联盟核心,以此击溃蓝营战斗动能。其次,“罢蓝等于废财划法”,民进党极力阻挡《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修正案,就是不愿放手财政资源与地方自治权,一旦蓝委被罢免,财改法案也将胎死腹中,地方将继续受台当局钳制。最后,“罢蓝等于挺绿色戒严”,绿营打着“打击假讯息”之名推行网路言论监管法案,实质打造“绿色言论控管系统”,一旦蓝营在立法机构被削弱,未来将难以抵挡数位极权的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罢免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民进党为2026、2028布局的一环。在2024“大选”失利后,民进党试图通过“罢免补选连动”,从基层逆袭议会结构,进而在地方选举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重建政权基础。这是一套长期精算的“翻盘计划”,而非民意自然流动的结果。因此,国民党的应战策略,不仅是保卫席次,更是阻止民进党篡改游戏规则,绑架制度未来。
傅崐萁表示,目前党团已完成针对35位被锁定蓝委的选区调查,将结合实地民调掌握民意趋势,精准投入资源,逐区作战。此外,针对网络侧翼与民进党制造的虚假民调,国民党也将同步揭露、反制,不让假民意带风向主导舆论。他并再次强调,反罢行动不是为个人保位,而是为守护民主制度、议会制衡机制与选后政局稳定所进行的必要防卫。
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台湾岛内部局更需稳健与平衡。然而民进党却反其道而行,肆意操弄罢免制度,制造政治动荡,图谋政权重构,这不仅是对民主的践踏,更是对台湾社会集体信任的严重破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利用民主之名分裂体制、破坏民意机制的政党,终将被人民唾弃。这场“反恶罢热战”,不仅是蓝营的自保之战,更是台湾制度的守卫之战。